icon__search

未得之民代禱|2024年7月

華語 MP3

7月1日(一)|喂,爱情圣战专线您好

July 1,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2023年8月,愛情聖戰求助專線(Love Jihad Helpline)在南康納達縣(Dakshina Kannada)正式上路,主責單位(註1)表示,是為了保護印度教女性免遭「愛情聖戰」騷擾,以杜絕印度教女孩施拉妲•沃克(Shraddha Walkar)喪生於穆斯林男友手下的悲劇重演。 數百年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不斷在南亞大陸上演衝突和對決,跨宗教的婚姻宛如禁忌之戀。激進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者,更聲稱這是愛情聖戰(又稱羅密歐聖戰)——認為穆斯林想借由婚姻壯大勢力,而有計畫地培養穆斯林男性成為騙愛高手,以強迫、誘騙、綁架等方式與印度教女性結婚,好讓她們改信伊斯蘭教。該言論真實性從未被證實,但關於「愛情聖戰」的陰謀論卻成功地在各地沸騰,被有心人炒作。 愛情聖戰的表象之下,其實是印度白熱化的宗教衝突問題。如今的印度政壇在總理莫迪的領軍下,向「印度教民族主義」(Hindutva)(註2)靠攏,其他宗教群體被排擠,最嚴重者當屬國內第二大宗教人口穆斯林。執政黨操作對立的發言與施政的偏袒,使非我族類的處境日益惡化,並滋長了「仇恨」的毒瘤。 (註1):由世界印度教委員會(VHP)與印度青年民兵(Bajrang Dal)主責,兩者皆與現任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關係密切。 (註2):該意識形態的核心概念是「統一印度」,旨在追求「有組織的統一」(Sangathan)和「種族淨化」(Shuddhi)。由莫迪政府與印度教團體國民志願服務團(RSS)致力推行。 代禱文 天父,執政黨雖然運用印度教文化和去伊斯蘭化的方式,團結了印度散沙般的多元群體,形塑印度人相同的身分認同,但在過程中卻深深撕裂了社會族群的和睦,懇求天父醫治這些偏見和傷痛,並光照印度領袖、各地方政府和執政黨們,放下宗教與歷史的門戶之見,以一視同仁的心接納、照顧在同一塊大地生活多年的不同群體,致力推動社會的包容與和平。願印穆教徒與神和好,在愛中饒恕敵人,向世人見證基督的愛能戰勝仇恨,福音和好的大能能帶來醫治。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2日(二)|冤家相遇

July 2,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1.占人口多數的印度教徒,對中世紀伊斯蘭征服印度不滿。 2.英國殖民時期對印度教徒、穆斯林採「分而治之」政策,使雙方衝突日增,最終爆發「1946年加爾各答大屠殺」,導致後來孟加拉自印度分離,成為獨立國家。 3.印巴分治硬生生把南亞大陸劃分為以穆斯林為主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印度,期間穆印教徒之間的衝突死亡人數高達50萬人! 在南亞大陸上,「宗教暴力」層出不窮,複雜的歷史、政治因素,讓不同信仰的群體彼此充滿張力、暴力相向,甚至仇殺對方。美國政府每年針對世界各國信仰自由的情況與程度,做出一份官方報告,在2023年的報告中,印度被歸類為在宗教迫害方面需「特別關注的國家」,與北韓、阿富汗、沙特阿拉伯是同樣等級。 今天的印度,約有三分之一的邦政府對非印度教徒實施反改教、反屠牛法(因印度教敬牛),時有極端分子對幾代從事乳製品、皮革或牛肉交易的穆斯林家庭,以及基督徒傳道人暴力相向。而自2014年印度人民黨執政以來,強調民族主義、印度教主義的國家政策,更使宗教暴力事件逐年增加。 代禱文 天父,我們為印度在宗教暴力中受苦的人禱告,無論他們是印度教徒、穆斯林,還是基督徒,都需要祢的憐憫與在救恩中重生,也需要在基督裡被赦免、醫治,和更新心意。願他們深刻經歷祢的饒恕,也願意免人的債。求祢保護他們的生命和財產,賜給他們平安和安慰,也引導印度政府和執政者,以公義和仁慈來治理這個國家,保障每個人的信仰自由和人權。祈求主保守各群體之間的關係,生出竭力尋求和睦的心,不容仇敵借事端火上澆油。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3日(三)|猎杀罗密欧

July 3,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愛情聖戰」一說,雖是子虛烏有,幾經搜查未果,卻加深了印度社會對穆斯林的恐懼。然而,穆斯林在印度社會遭到的偏見與挑戰,可不只有「愛情聖戰」這一樁。 新冠病毒聖戰 疫情期間出現了「新冠病毒聖戰」(Coronavirus Jihad)一說,譴責穆斯林群體違規集會,導致確診人數暴增30%。社會也開始謠傳穆斯林刻意傳播新冠病毒。彼時,印度各地都有確診與其他宗教集會感染的消息傳出,相較之下則顯得輕描淡寫。 不歡迎穆斯林移民 印度在2019年通過《公民身分修正法案》,許可在2014年12月31日前因宗教迫害而從孟加拉、巴基斯坦、阿富汗逃到印度的人,取得印度國籍——唯獨穆斯林除外。法案的平等性,以及總理莫迪與執政黨後續的煽動性言論,引發軒然大波,致使隔年爆發德里騷亂,印度教民眾襲擊穆斯林,約三分之二(36人)傷亡者為穆斯林。 隱姓埋名,改頭換面 逼迫滲入日常後,擁有穆斯林姓名使求職遭拒,穆斯林被迫想用「類印度教徒」的新名字。德里騷亂期間,但凡身上出現「類穆斯林」的頭巾、蓄鬍、小圓帽等,皆極易成為攻擊目標。未來,隱姓埋名、改頭換面將成為印度穆斯林的生存法則? 代禱文 天父,大衛也曾在危機四伏、深受輿論、政治壓迫、人身安全朝不保夕的處境中哭泣,然而祢成了他的高臺與保障。詩篇說:「我心裡多憂多疑,祢安慰我,就使我歡樂。」父啊!願印度穆斯林來投靠祢,明白祢向他們所懷的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他們末後有指望。願平安的主醫治他們身心靈的痛苦和害怕,並顯明祢無盡的愛與接納。願福音為社會注入愛,更多基督徒成為和平之子,在印度各處作真理的光、調和的鹽,使人和睦。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4日(四)|茱丽叶的自白

July 4,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安蘇亞新婚不久就遭不明人士舉報中了「愛情聖戰」圈套,穆斯林丈夫因此鋃鐺入獄,她的娘家早在婚前就與她斷絕關係,安蘇亞只能隻身面對大眾激進的耳語或勸說,四處奔走也找不到保釋丈夫的方法。好好的婚姻才剛開始就停滯了,對一些懷着身孕或獨自照顧孩子的女性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愛情聖戰」把穆斯林男性推到風口浪尖上。另一方面,各界也對女方生出令人窒息的「保護」心態。來自女方當事者的聲音和意願,在「我是為妳好」的聲浪中,顯得喑啞微弱。 舉例來說,舉發「愛情聖戰」者鮮少是女方當事人,往往是她們熱心的親友、鄰居,他們認為女方被愛情蒙住雙眼,而通報檢舉。親印度教的勢力也會發布言論,呼籲印度教徒們起身保護「我們無知的印度教徒姐妹」,脫離穆斯林惡徒的誘騙、陷阱。 新聞報導中,為丈夫澄清、自我辯白的女性不在少數,社會卻充耳不聞。這也投射出印度傳統社會習慣介入「照顧」女性的婚姻、發言、獨立思考空間,女性的話語權和存在感非常薄弱。 對許多嫁給異教徒的印度女性而言,與宗教差異相比起來,任人擺布、身為社會衝突的夾心餅干,以及不符家人婚姻期待而被親友遺棄的孤立處境,才是心中最煎熬的痛苦。 代禱文 天父,我們為着陷入「愛情聖戰」糾紛,飽受煎熬與質疑的婦女們祈禱,她們是祢所創造、祢渴望保護的孩子。當她們忍受與家人形同陌路、丈夫被監禁的痛苦時,求祢牽起她們的手,使她們知道祢不離棄的愛陪她們面對各樣的高山低谷,基督已經為看似渺小的她們捨棄生命,讓她們也願意將生命主權獻上,尋求神的心意做各樣人生抉擇,靠祢剛強。願祢喚醒她們與家人之間的愛,修補關係裂痕。願基督徒興起,為跨宗教通婚的印度女性提供安慰支持與改善生活的協助。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5日(五)|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July 5,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2023年,穆斯林男友殺害印度教女友並殘忍分屍的「施拉妲之死」新聞,再度開啟社會論戰,以及對穆斯林男子的指責。 「愛情聖戰」的謠言,經常把穆斯林男人塑造得殘暴無情。但平心而論,一直是女性家暴重災區的印度(註1),施暴者不限宗教,多為家中男性或親戚。諷刺的是,數據顯示,印度教徒家庭的配偶暴力高於其他宗教。 印度人口基金會的研究中,有62%受訪女性認為丈夫打她們是合法的。社會輕視女性,女人也習以為常了。 印度婦女容易遭受暴力的綜合原因有:父權至上與種姓制度疊加作用、嫁妝習俗讓女性被商品化、男性因不滿嫁妝配置而施暴、教育程度等等。最令人意外的是極端氣候帶來的酷熱,據統計「氣溫每上升1°C,針對女性的身體暴力就會增加8%,性暴力也會增加7.3%」(註2)。此外,新冠疫情期間生計惡化,女性需長時間與承擔巨大經濟壓力的男性共處,家暴案件也銳增。 (註1):根據2022年印度全國家庭健康調查(NFHS-5),近三分之一的18~49歲的印度女性遭受過家庭暴力。 (註2):德國之聲,《研究:極端高溫加劇南亞女性受暴力威脅,印度成為家暴重災區》,http://reurl.cc/elzlzk 代禱文 天父,在數字背後的是無數的血肉之軀,是多少婦女孩子的眼淚與傷痕。祈求憐憫的父神向他們顯現、為他們擦去淚水,帶來基督同在的盼望和醫治。求祢攔住那些揮拳的手、惡待的言語,施暴者的內心也需要祢的醫治,救他們脫離暴力、酒精、罪性的捆綁;主為他們的罪已受盡了痛苦,流出了寶血。父神啊,求祢開施暴者的眼,看見他們揮拳相向的人是神所賜的寶貝禮物,深深的愛使他們無法動手,而向神悔改。也求祢讓印度防範與處理家暴的措施和通報系統能高度發揮功效!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6日(六)|拯救茱丽叶大作战 I

July 6,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2022年,類似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劇情仍在印度各地真實上演。納格拉吉和蘇塔娜相戀十多年,偷偷結婚,搬去他鄉隱姓埋名。一天小倆口騎車出門,遭四、五名男子埋伏,納格拉吉在蘇塔娜的哭聲中被活活打死,只因女方家人不滿兩人跨宗教結婚而策划犯案。 愛情聖戰的暴風圈不只颳在社會與政治圈,百年的世仇情結,無一不挑動着印穆家族的敏感神經——榮辱文化。兒女若做出種姓逆婚或跨宗教通婚等出格行為,就等於讓家族蒙羞。 無論是穆斯林,還是印度教徒家庭,都有可能會用囚禁女兒、言語威脅或暴力騷擾對方等方式棒打鴛鴦,甚至動用南亞大陸常見的「榮譽處決」(Honor Killing,或稱榮譽殺人)來追殺親人。這些方法非但未讓他們挽回親人,還常常造成無可彌補的憾事。 在印度,種姓制度(Caste,見32頁)賦予人強烈的榮耀或恥辱感,各群體會竭力捍衛其名譽,維護階級或血統的門當戶對。有時,為了不讓家族成員「丟人現眼」,族親會以殘酷、極端的私刑清理門戶或仇殺對方,好除去恥辱。在同樣重視榮辱文化的伊斯蘭群體中,榮譽殺人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民間團體為愛護航 為了庇護跨種姓自由戀愛的情侶,不被家人暴力對待或追殺,民間自組成立了「戀愛突擊隊」組織,提供祕密庇護所,並協助他們結婚。戀愛突擊隊才成立第一天,就湧進七千多通求助電話。 「彩虹協會」是由一對跨宗教通婚的夫妻創辦,協助與他們一樣的過來人,幫忙與家人協商,或提供結婚的法律諮詢。 代禱文 天父,印度的各個家族,都被榮辱文化和階級觀塑造、捆綁,活在被否定、不被接納的恐懼中,也因此受恐懼驅動做出後悔莫及的事。我們祈求祢愛的大能釋放印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使他們在完全的愛中除去仇敵加諸的各種羞恥感和懼怕,在基督裡得到平安與自由。求聖靈在每個面對跨宗教、跨種姓的家庭和婚戀當事人心中動工,賜下從神而來的愛和智慧,戰勝人的血氣感受,引導他們溝通協商,彼此理解,也保護他們不以暴力對自己或他人做出憾事。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7日(日)|拯救茱丽叶大作战 II

July 7,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拯救茱丽叶大作战 II 從女神跌落塵埃 07 7月 2019年,印度官方發現,北方邦100個村落長達了三個月沒有女嬰誕生,推測是被墮胎殺了。印度女嬰生來就被當作強盜,是要耗盡家庭資源的,而男人卻會帶來嫁妝。 僥倖長大的女性,也逃不出死亡陰影。《刺胳針》(The Lancet)指出,2018年全球女性自殺死亡人數中印度女性占近37%。一生「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壓抑噤聲的絕望主婦們頻頻求死。 其實,印度教古老的典籍《吠陀經》與《奧義書》視女性為孕育一切的女神,展現高度尊重,賦予平等自由的地位,可選擇高等教育,可自己選擇配偶等等。那麼,印度女人的地位是怎麼漸漸低落的呢? 历史 | 需要男人來打仗 戰爭關係,男性戰士需求激增,奠定父權社會的規則。 宗教 | 制定女人黃金標準 後期經典例如《摩奴法論》開始賦予女性許多限制和要求,被諸多人為期待扭曲。例如:「如果不生子、不敬拜神靈、不向祖先祈禱,妳如何渴望進入天堂?」而《往世書》記載的為父母送終儀式,只有男生有權負責。 教育 | 上學的路很危險 許多父母不願花教育費之外的費用,學校路途遙遠,女生基於安全,很難每天跋涉上學。 经济 | 保護變限制 《摩奴法典》說:「童年時,父親保護;青年時,丈夫保護;老年時,兒子保護;女人永遠不適合獨立。」女性從小給父兄、丈夫養,缺少謀生能力。長期身為被保護者,在身體、智力、經濟弱勢下,易被輕視。 代禱文 天父,祢知道印度教婦女一生要滿足許多社會期待,身上有很多壓力重擔,甚至辛勞不被紀念。主耶穌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願印度教婦女來與主同負一軛;她們推不動的重擔,有主同行一起推;她們不知道怎麼走,有主扶着軛來掌舵方向。願神的愛、真理與福音,救她們從宗教人士、社會主導者加添的規規條條中得自由。求祢在印度宣教士、婦女事工中施展大能,借由祢僕人所做的,為婦女們帶來在基督裡重生的盼望,重拾身為神的掌上明珠的自信與快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8日(一)|婚姻大事,家里说的算?

July 8,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愛情向來是人們頻繁探討的話題。對於戀愛、婚姻,印度人有獨特的看法。在印度,自由戀愛的人少,包辦婚姻(Arranged Marriages)卻十分盛行。 包辦婚姻是指非當事人決定對象的婚姻。最初是高種姓保障地位與財富的途徑之一。隨着時代變遷,許多已轉變為半包辦制,由父母物色相親對象,兒女有最終點頭權。 包辦婚姻多由父母和媒婆為晚輩掌眼,刊登徵婚廣告也很常見。網路發達後,長輩們轉而使用婚配網,列出兒女耀眼身家資料,再設定匹配條件,將徵婚範圍放眼全球。再怎麼眼花撩亂的網站,印度長輩可決不會看走眼,是不是猛立剋(Manglik)註?年薪、種姓是否過關?樣樣錙銖必較。 在局外人眼中,包辦婚姻似乎保守古板,爭議不少,諸如:當事人話語權低落、雙方感情零基礎、歧視種姓等。不過,仍有大批印度年輕人選擇從父母之命。他們相信薑是老的辣,如能通過長輩的層層關卡,此人必然最適合自己。其次,爸媽看順眼也有助婚後和諧。另外,相較於自由戀愛被現實磨光,門當戶對也許能「抗衰保值」,婚後再培養感情也不遲。 (註):出生時火星位在特定方位,會剋丈夫或妻子的人,猛立剋只能互相嫁娶。 代禱文 天父,幸福家庭是人皆所願,當印度人尋求姻緣之神,或靠譜的婚配網站時,願他們在尋找愛的路上尋見祢,對基督裡的家庭觀、婚姻精神產生共鳴與嚮往,因為祢是設立婚姻的主!願他們體會基督的愛,而能以基督的愛捨己愛人。以撒透過「包辦婚姻」遇見了靈魂伴侶,也讓人明白不拘什麼婚配形式,真正蒙福的關鍵是倚靠神,並且祢悅納父母的禱告。願祢感動印度父母,尋求祢的智慧與價值觀來幫助兒女完成終身大事。求祢保守印度的基督徒家庭,有美好的關係以及倚靠神的見證。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9日(二)|和平之子大冒险

July 9,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想在印度社會製造和好氛圍,當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的和事佬,並非那麼簡單。我們來看看印度知名珠寶品牌塔尼什克(Tanishq)所發生的故事。 2020年,塔尼什克以一支溫暖和諧的廣告傳遞和睦的思想,片中主角是一雙穆斯林與印度教徒婆媳。穆斯林婆婆為媳婦舉辦了產前派對,年輕的印度教媳婦求問婆婆,這個場合有沒有我需要注意的傳統呢?婆婆微笑地說:「每個家庭,不都有希望女兒開心的傳統嗎?」然後為媳婦戴上名為「合一」的項鍊。 這支寓意溫馨的廣告,開播後立刻被民眾反彈聲電得外焦內酥。即便有作家巴哈特(Chetan Bhagat)等人出來聲援,但廣告仍被下架。 再者有紀錄片導演安南.帕渥丹(Anand Patwardhan)透過作品《理性》紀錄印度政教、民族極端的議題。雖然安南善用婆羅門的特權階級影響力,但他仍付上官司纏身、作品遭刪減或長年禁播等代價。 還有類似的人物,如:社會運動家克里希南(Kavita Krishnan)、作家戈文德.潘薩萊(Govind Pansare)、文學家阿蘭達蒂.洛伊(Arundhati Roy)等,他們不願見政治操弄撕裂社會,以行動倡議和平。 代禱文 天父,人皆屬於祢,心中會燃起合一的渴望,也許那正是對天國和睦關係的嚮往。我們為印度社會中,為和平努力的使者禱告,他們雖不認識祢,卻彷彿知曉祢的旨意,懇求祢保守他們的身心靈健康,在推動和平的這條路上保護他們、幫助他們,更讓他們成為有福的天國子民,領受勸人和好的職分。我們為社會人心禱告,求聖靈柔軟眾人的石心,不再抗拒聆聽和好的呼聲。願南亞大陸上年輕的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透過教育或工作而有相處及互相欣賞理解的機會。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10日(三)|為印度社會的禱告

July 10,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這一天,請按着聖靈的感動,寫下你為馬來西亞難民與移工的禱告,或這個月為他們祈禱的感動, 並用一節聖經經文來祝福他們。我們邀請你將禱文,發送給“宣教日引”。我們將會精選刊登來自世界各地的禱文,作爲記錄也藉此彼此勉勵!

7月11日(四)|解鎖印度種姓制度

July 11,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印度教古老典籍《梨俱吠陀》的原人歌說,原人(Purusha)由他的口生出婆羅門,雙臂生出了剎帝利,大腿生出了吠舍,腳生出了首陀羅,奠定了社會階級的輪廓。 1. 婆羅門 Brahmins 祭司、教師、學者,社會地位最高。 2. 剎帝利 Kshatriyas 戰士、王公貴族、行政官員,世俗權勢管理者。 3. 吠舍 Vaishyas 商人、普通勞動者(工匠、農民)。 4. 首陀羅 Shudras 奴隸。 5. 達利特 Dalits 不配進入四大種姓階級的賤民,被視為「不可接觸者」(Untouchables),他們的工作包括處理屍體、垃圾、屠宰、制皮革等工作。他們被禁止與其他階級的人共用水井、洗衣、吃飯、身體碰觸等等。 靠努力?不如投胎投得好 種姓制度(Caste)是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後,建立的古老社會體系,每個人生下來就繼承了父母所屬的階級、種姓職業,無法自由選擇身分,階級之間的流動空間十分有限。膚色較黑的原住民達羅毗荼人,是被征服者,成為種姓體制中階層較低的一群人。 瓦爾納 Varna 決定了你的地位和權力,也就是上圖所示的4個社會階級層。不在瓦爾納內的賤民地位最悲慘,也受最多的限制與壓迫。 加提 Jati 你的姓氏、種姓職業,決定了你應盡的義務。 代禱文 天父,懇求祢醫治千百年來種姓制度對人的壓迫、摧毀,它也傷害了祢所賜給人類寶貴的自由、受造的獨特性,與對人的接納和尊重。我們呼求祢深入潔淨種姓制度對印度百姓和社會的遺害,恢復祢創造印度百姓的美好心意。保羅曾說:「主的靈在哪裡,哪裡就有自由。」願印度百姓得着主所賜的真自由,在天父的愛中找到真我,以及受造的目的。神的愛要激勵他們將自己完全獻上,成為榮耀祢的活祭。祢也不斷透過福音、國家政策及社會運動,改革人心與社會陋習,直到印度的每個層面都彰顯出禰的公平公義、純全、良善的旨意。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12日(五)|扭轉種姓不公

July 12,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種姓制度決定了每個階級的地位,以及獲取社會資源及發展機會的多寡。 許多人一定會關心,印度還有種姓制度嗎?印度獨立以後,憲法規定不允許階級歧視。為了幫助曾受壓迫的低種姓翻身,政府將人民分成4類: 1. 表列種姓(Scheduled Castes,SCs) 2. 表列部落(Scheduled Tribes,STs) 3. 其他落後階層 (Other Backward Classes,OBC) 4. 先進階層(Forward Classes) 前3個階層統稱落後階層,可以獲得不同程度、不同範圍的資源補助,也有升學及公職就業保障名額,這種補助方式稱為「留權制度」。 但即便有留權制度,印度不同階層的資源分配仍相當不均。社會公義革新仍是一條漫漫長路。 3個落後階層的定義 1. 表列種姓(Scheduled Castes,SCs) 主要是達利特,長期遭受嚴重歧視,被社會隔離,從事最低級、最骯髒的工作。留權制旨在幫助他們融入主流社會,消除歷史對他們的剝削和偏見。 2. 表列部落(Scheduled Tribes,STs) 多半是在印度北部、東部、中央地區和南部從事原始游牧或狩獵生活的部落。他們居住在偏遠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落後,因此需要留權制來提升發展水準。 3. 其他落後階層(Other Backward Classes,OBC) 前身主要是首陀羅等低種姓,是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之外的「落後階層」。該身分向來引發很多爭議,許多不是普遍弱勢的群體也想爭取OBC的身分與福利。 代禱文 天父,願祢的公義和憐憫臨到這個受種姓制度壓迫得喘不過氣的國家。在一個階級壁壘分明的國家,我們需要祢來顯明祢是唯一的主,唯有祢配得至高,而我們所有人不過是祢手所造、但又是祢所愛的人。祢愛每一個印度人,祢不因他們地位尊貴而多愛他們,也不因他們卑微而少愛他們一分。主啊,「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公義如江河滔滔」,消除歧視之路還很長,求主感動更多人主動擔當重擔、彼此扶持,讓印度社會早日脫離階級差距的咒詛!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13日(六)|被當成辣眼睛般的存在

July 13,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普拉延就是「被汙染、不潔」的意思,是種姓制度四大階級之外的賤民。在高種姓民族眼裡,看到普拉延人等於沾染不潔,跟他們同處一個空間等於受汙染。因此普拉延人出門時必須佩戴鈴鐺,鈴鐺的響聲就像提醒他人「前方有骯髒東西」。 如果高種姓印度人在路上遇到普拉延人,就會大喊:「哈,哈!」聽到的普拉延人必須離開道路,以免他們的出現玷汙了高種姓印度人。如果一個高種姓印度人讓普拉延人出現在自己2~3公尺範圍之內,或者是不慎碰到普拉延人,他必須先洗澡、洗衣服,才能進入自己的房子。 奴隸制廢除以前,普拉延人只能依附在一塊特定的土地上。如果那塊土地被出售,該地的普拉延人也會和土地一起歸新主人所有。後來殖民者的干預,普拉延人才從土地中解放出來。 基督教宣教士直接或間接地改變了普拉延人的生活。他們反對賤民制度和種姓歧視。宣教士開辦的學校建造了現代化思想的道德氛圍,促進社會改革。這些學校也給普拉延人帶來工業培訓,提升他們的工作技能。近年來,不斷有普拉延人歸信基督。 代禱文 天父,祢是將以色列人領出埃及的神,求祢也同樣地將普拉延人從受歧視、被奴役的捆綁中釋放出來。主啊,祢有福音要給貧窮的人,就是「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社會制度對普拉延人的壓制已除去,但他們仍然需要祢的愛。惟願主祢在十字架上的愛,幫助普拉延人在這個充滿偏見與汙名化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身分與尊嚴。父啊,願那些與我們同受一靈的普拉延人繼續成為社會中的光和鹽,彰顯祢的恩典與慈愛!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14日(日)|達利特小孩的向上逆襲

July 14,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阿德•達米人是少見的低種姓翻身奇蹟。他們的前身是從事皮革業的查馬爾人(Chamar),因為與死屍觸碰和全身散發藥劑的惡臭,被印度教視為穢不可觸的達利特(昔稱賤民)。但在旁遮普邦,他們有了奇妙的機遇。 英國殖民者在賈蘭達設立了軍營,大量的軍用皮靴需求改善了查馬爾人的經濟。其中的第二代年輕人曼古•拉姆(Mangoo Ram)因此有了去美國留學的機會,在歸國後,引領達利特人反抗賤民制度。 英國人應他們的要求,在1931年的人口普查中,將這些爭取平等的達利特列為新的群體「阿德•達米人」。印度獨立後,由於他們曾是被社會壓迫的達利特,而被列入表列種姓(SCs),享有特殊福利。但其實經過前人的改革奮鬥,現代的阿德•達米人生活狀況普遍不差,多數人有牢固磚房擋風遮雨,孩子們幾乎都能接受教育,有時強勢鄰居賈特人為了選票,也得敬他們三分。 在阿德•達米運動期間,許多追隨者把哲人拉維達斯(Ravidas)視為精神導師,因此信仰受到錫克教影響。他們所使用的東旁遮普語,已有許多福音資源和完整聖經譯本,然而阿德•達米基督徒的比例卻不到0.4%。 代禱文 天父,謝謝祢賜下機會,讓阿德•達米人有機會掙脫身分枷鎖,人生有了轉機。父啊,祢不只要賜給他們外在的豐盛與強壯,也叫他們從內裡得着祢又新又活的豐富生命。阿德•達米人需要祢永活的活水,祈求祢打發許多僕人使女為他們帶來叫人靈裡甦醒、活過來的福音。願賜人真自由的聖靈,帶領阿德•達米人掙脫仇敵借由文化、政治、思想體系加諸在身上的網羅,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心意更新而變化,明白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15日(一)|顛覆舊制的新新人類

July 15, 2024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阿迪•安德拉是一個具有故事的名字,想讀懂它,就不得不提1920~1930年代,在階級森嚴的印度社會所湧現的阿迪運動。 「阿迪」是當時新興的意識型態,字意雖是「古老、原始」,卻成為達利特主張自己是南亞大陸原住民/土著身分,想掙脫雅利安人施加的種姓制度,要求平等和尊重的前衛記號。 數個世紀以來,達利特總是在人們的漠視下,孤單地走完不幸的人生。到了19世紀,安德拉邦的馬拉人(Mala)與馬迪加斯人(Madiga)卻在優秀的社會改革家巴吉亞•雷迪•瓦爾瑪(Bhagya Reddy Varma)的領導下,獲得了新生。瓦爾瑪敦促政府向他們開放公共水井、學校,分發土地,並在1931年成功爭取政府認可他們擁有新名字——阿迪•安德拉人,字面意思就是「安德拉邦的原住民」。 50年後,阿迪•安德拉人在1981的人口普查中,翻新了過去悲慘的樣貌。他們的識字率及就業出路,顯示他們是安德拉邦表列種姓(SCs)中最進步的一群人。 然而,直至今日,對於多數住農村的人而言,鄉下大環境的樣貌還是沒有太大改變,依舊缺水、缺電、缺醫療資源。 代禱文 天父,我們為着歷史上有人為阿迪•安德拉人不公的待遇發出呼聲,並幫助他們改善社會地位與生活環境向祢大大感恩,甚願這樣的恩典也臨到印度其他需要幫助的低種姓社群,如同祢感動、差遣了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奴役一樣。也祈求主興起大有能力的僕人,引領阿迪•安德拉人來敬拜祢、服事祢!使他們外在環境和屬靈生命都得着拯救與釋放。我們同心盼望祢使用福音好消息以及社會公義的改革運動,不斷地轉化印度社會,朝向更健全、更符合祢心意的方向前進。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