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__search

未得之民代禱|2023年2月

粵語 MP3|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月1日(三)|傳統文化的變遷

February 1,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額爾古納河在漫長的歲月中靜靜地流淌,養育了無數的蒙古族先民。 逐水草而居,是世代蒙古族的生活方式;但隨着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昔日的游牧生活已畫下句點。蒙古青年脫下傳統的民族服飾,換上簡便的T恤和牛仔褲。他們的飲食不再只有肉類和奶製品,米、麵以及蔬菜也成為日常生活的必備品。生產模式走向多元化,不限於畜牧業,牧民們結合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給草場休養生息的同時,亦增加了收入來源。 不僅如此,現在的那達慕大會除了三藝註1競技之外,還多了馬球、馬術、田徑和其他球類比賽,以及烏蘭牧騎註2、篝火晚會等活動。 然而,傳統蒙古文化的變遷帶來不少問題。由於人口快速流動,與各民族交錯雜居,使用蒙語的人正在急速減少,年輕一代已失去蒙語的交流能力。 蒙古族有諸多支系,例如巴爾虎、布里亞特、土爾扈特、科爾沁等等。儘管有1.2萬蒙古基督徒,但都集中於城市,農村地區的福音資源匱乏。 註1:三藝包括摔跤、賽馬和射箭。 註2:表演蒙古族歌舞團體的稱謂。 代禱文 天父,我們為這1.2萬祢所愛的蒙古基督徒禱告。願他們在動盪的時局中,學會不再依靠自己,而是單單依靠那位叫死人復活的神。「萬國啊,你們都當讚美耶和華!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祂!因為祂向我們大施慈愛;耶和華的誠實存到永遠。」願蒙古基督徒能明白神的心意——祂顧念世上的各個民族,祂渴望用祂的愛來圍繞所有人。祈求神賜給住在城市、且會講蒙古語的基督徒有合宜的話語、付代價的勇氣,願意回去向農村地區老一輩的族人分享來自上帝有關世界、個人的奧祕計畫——創造、墮落、救贖以及終末。神啊!願祢得着各個蒙古族支系。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月2日(四)|傳統文化的變遷

February 2,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布里亞特是蒙古人的一支古老部落。他們的民族歷史,最早被記載於1240年成書的《蒙古秘史》。傳說,一位名叫巴爾虎岱巴特爾的人,正是布里亞特的祖先。 1207年,「林木中百姓註1」(包括布里亞特人)一道被成吉思汗征服,成為元朝統治下的一個部落。1622年,俄羅斯人翻越烏拉爾山,對通古斯卡河 (葉尼塞河支流)上游一帶展開侵略行動。1689年,沙俄與中國清政府簽訂《尼布楚條約》,布里亞特人的居住地被劃至俄國領土內,直到1917年的十月革命爆發。 「當時俄國人打仗,蘇聯軍追着白匪(白衛軍)到我們布里亞特人那裏,打得太激烈,白匪頭子謝苗諾夫派人把我們的年輕人都抓走了,這還能怎麼辦呢?只有跑了嘛!我們就往呼倫貝爾這邊跑,趕着牛羊就來了。註2」 帶着倉皇逃離的記憶,一群布里亞特人在呼倫貝爾草原上(位於今鄂溫克自治旗境內)安頓下來。時至今日,此處的布里亞特人已超過八千人註3,其中約有100位基督徒。 註1:「林木中百姓」是指生活在今葉尼塞河以東、貝加爾湖周圍地區的蒙古部落。 註2:參見楊晗《布里亞特人跨界移民的歷史記憶與民族國家認同》一文。 註3:絕大部分的布里亞特人居住在俄羅斯,約有43.6萬人;另外,在蒙古國則約有4萬人。 代禱文 天父,經上說:「義人哪,你們應當靠耶和華歡樂;正直人的讚美是合宜的。」主啊!祢的話語是如此真實,使屬祢之人可以信靠祢一切的作為。今天,我們同心祝福這一百位布里亞特基督徒,願祢使他們天天渴望認識祢,以火熱的心來敬拜祢,並擁有活潑的靈性,使布里亞特基督徒群體質與量都增長!禱告布里亞特基督徒因着讚美神,他們倉皇逃離的記憶就被主的愛所醫治,並反映出神榮耀的形象,活出天國子民的勇氣與影響力。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月3日(五)|從森林走向草原的日子

February 3,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昔日,作為「林木中百姓」的布里亞特人走出了森林,來到呼倫貝爾大草原定居。現在,他們大都會僱人來放牧牛羊,餘下的時間則外出打工或經營餐館;由於民族歷史複雜的緣故,有些布里亞特人甚至具備多國語言的能力,到中蒙俄邊界擔任翻譯。 布里亞特人原是信奉薩滿教,但在清乾隆年間,布里亞特人與其他蒙古族一樣,紛紛改信藏傳佛教。隨着丹巴達傑陵寺的竣工,藏傳佛教逐漸融入布里亞特文化;該寺的19位喇嘛均為布里亞特人,農曆正月的廟會活動盛況,可與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媲美。 不過,薩滿並沒有在布里亞特人的生活中消失。每當出現做惡夢、生意不順、考試失利、久病未癒、家庭糾紛等問題,他們就會去請求薩滿巫師的幫助。 薩滿巫師真的可以解決他們所有的疑難雜症嗎? 目前,有一個年代久遠的布里亞特語聖經譯本,新的翻譯工作也正在進行。 代禱文 天父,「祢看顧敬畏祢的人,就是那些依靠祢慈愛的人。祢搭救他們免於死亡,使他們在饑荒的日子裡得以存活。」神啊!願祢超然地興起,讓呼倫貝爾市的基督徒,能找到有效的方法,祝福這座城市。盼望那些請求薩滿巫師幫助的布里亞特人,屬靈的眼睛被打開,知道唯有祢是造天地的耶和華,是人們最堅固、最永恆的倚靠!父神,願祢的慈愛時時環繞着布里亞特人,看顧他們的各種需求,幫助他們在祢的恩典中歡喜,並在盼望中等候基督。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月4日(六)|巴爾虎的民族符號

February 4,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巴爾虎是蒙古族的一支古老部落,擁有2,300年的民族歷史。根據《新唐書》的記載,巴爾虎曾叫做「拔野古」,主要的活動範圍為貝加爾湖沿岸。至於巴爾虎一詞則是源自清代史料,並相沿至今。 因國家的行政區劃分、戰爭形勢等原因,巴爾虎人歷經多次遷徙。近代的大規模遷徙是在1732年~1734年間,巴爾虎被收編至八旗,分成兩批,先後受清廷調派至呼倫貝爾地區駐防。如今,你會發現巴爾虎人有新、陳之分註1,而兩者最為明顯的區別在於宗教:陳巴爾虎「俗不敬喇嘛」,新巴爾虎「俗敬喇嘛,託命與佛」。(明天將會詳細地介紹巴爾虎人的宗教觀。) 巴爾虎獨一無二的民族符號都被完整地留存下來,如巴爾虎方言、傳統服飾,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手工技藝葦蓮蒙古包註2。 近年,在新巴爾虎右旗發現了礦產資源,礦產開發給本地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牧民們也憂心此舉將會對草原造成極大的破壞。 註1:除了宗教,在呼倫貝爾市的行政區劃上也可看見兩者之間的差異——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和新巴爾虎右旗。 註2:葦蓮蒙古包產於1732年,當時的巴爾虎人就地取材,拿柳條杆、蘆葦等材料,以手工編製成適合夏天居住的蒙古包。 代禱文 天父,感謝祢,巴爾虎人雖歷經多次遷徙,但他們的語言、服飾和手工技藝都奇妙地被保留下來,讓我們今天有機會借此認識他們。父神!願祢成為巴爾虎人的避難所,成為巴爾虎人的力量,成為他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禱告巴爾虎人因着認識神,便把自己對草原被破壞的憂心交託給神。即使承受着被疾病摧殘、事業失敗、財物損失的人生巨變,甚至居住地受天災人禍的影響,也不致懼怕,因為沒有任何事物能隔絕神的愛。我們祈求神賜給當地政府官員有治理國家的智慧,能解決蒙古各城鎮發展的挑戰。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月5日(日)|巴爾虎的宗教巡禮

February 5,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正在游獵的霍里土默特,禁不住蕩漾陣陣柔情,悄悄藏起天鵝仙女的羽衣……天鵝仙女成為土默特的妻子,為他養育了11位英雄。」這段瑰麗多彩的愛情神話,是巴爾虎老一輩必講給兒孫們聽的故事。在巴爾虎人眼中,天鵝帶有吉祥寓意。每當春季天鵝北歸時,他們便會向天空灑鮮奶,以示敬意。 基本上,巴爾虎的宗教觀屬於萬物有靈論。除了上述的天鵝崇拜,薩滿在巴爾虎人的生活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專為人們治病,跳神驅鬼。直到十四世紀元朝統治結束後,藏傳佛教才逐漸取而代之,成為巴爾虎社會主要的宗教信仰。 呼倫貝爾地區最著名的藏傳寺廟位於新巴爾虎左旗——甘珠爾廟,新巴爾虎人和布里亞特人會時常來此敬拜宗喀巴和釋迦摩尼佛像,並聆聽喇嘛誦經。與此同時,新巴爾虎右旗的六座藏傳寺廟,其宗教活動的參加人數正不斷地增長。 陳巴爾虎卻「俗不敬喇嘛」。換言之,在陳巴爾虎旗,當地百姓依舊是薩滿教的忠實跟隨者。 代禱文 天父,祢住在人不能靠近、眼不能看見的光裡,加上人類的罪惡和渺小,使巴爾虎人不但不認識祢,反倒把天鵝、薩滿、宗喀巴和釋迦摩尼當作敬拜的對象。父神,我們向祢呼求,懇求祢從黑暗中和死蔭裡領巴爾虎人出來,折斷綑綁他們心靈的鐵鍊。願祢使巴爾虎人能在聖靈的光照之下,認識祢的兒子耶穌基督,以及祂所成就的救恩;並在祢的話語當中,體會到祢的豐富與美好。盼望巴爾虎人用嘴唇傳揚祢口中的一切典章,喜悅祢的法度,如同喜悅一切的財物。盼望巴爾虎人默想祢的訓詞,看重祢的道路,如耶穌一樣。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月6日(一)|土爾扈特遷徙血淚史

February 6,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明朝末年,蒙古各部落紛爭不斷。為了擺脫準噶爾部的強悍勢力和俄國的長年侵擾,土爾扈特穿越哈薩克草原,跨過烏拉爾河,移牧到伏爾加河下游——人煙稀少、水草豐美、氣候溫和的東歐大草原。但如今,有兩千多名土爾扈特人居住在千里之外的內蒙古。這是為什麼呢? 清康熙三十七年,土爾扈特部貴族阿拉布珠爾陪同母親,攜五百多人,遠赴西藏熬茶禮佛。在他們啟程踏上歸途之時,卻遭準噶爾部阻擋。阿拉布珠爾事出無奈,只好率眾依附清廷。從此,土爾扈特分支在內蒙古額濟納旗繁衍生息,迄今已有兩百餘年。 據董正鈞《居延海》一書記載,民國時期,額濟納旗不僅畜牧業發達,它還曾是一處「商號林立,貨堆如山,駝隊銜接不絕於途」的地方。然而在抗日戰爭後,其繁榮的傳統畜牧與商業經濟已成往事。 額濟納旗的環境惡化是當前最棘手的問題:河流流量下降,湖泊大面積消亡;林地、草地減少,沙漠化嚴重;一百八十多種的野生動物消聲匿跡。額濟納旗成為沙塵暴的發源地之一。 代禱文 天父,昔日的土爾扈特人在困境中選擇依附清廷,但願今日遇上額濟納旗的環境問題,土爾扈特人選擇依靠祢。父神,懇求祢介入土爾扈特人的生命中,他們在面對無力改變的環境之時,看見祢為他們預備的恩典——耶穌基督已完成的救贖之工,便心被恩感,轉而歸向祢。每日清晨,求祢使土爾扈特人飽享祢的慈愛,好叫他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願土爾扈特人在地上的日子喜愛順服祢,時時得見祢永恆不變的榮耀、無所不在的作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月7日(二)|信仰,是我們的浮木

February 7,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在東歐大草原生活的日子,土爾扈特曾與信仰東正教的俄羅斯人比鄰而居。也許是對沙俄的宗教壓迫感到恐懼,或身處異地的不安全感,藏傳佛教成為土爾扈特世代相傳、難以抹滅的共同記憶。在每間帳房裡,都供奉着泥雕佛像,方便牧民們誦經之用;出遠門的人則會攜帶佛物,以保護他們免於災禍。時至今日,住在額濟納旗的土爾扈特人依舊是藏傳佛教的忠實信奉者。 土爾扈特有着光輝燦爛的口頭文學,包括神話、傳說、故事、諺語、史詩等等;其中,中國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詩之一——《江格爾》註便是出自土爾扈特部落。現今,土爾扈特各聚居地在特殊節日或舉辦喜慶活動時,仍流行傳唱《江格爾》。 殷勤好客的土爾扈特人喜歡在與客人見面時施握手禮、唱歌助興以及敬奶酒。奶酒,象徵着對客人獻上真誠與純潔。另外,「捐資助學」是他們優良的傳統。若在部落中出現貧苦的牧民家庭,他們會傾盡全族之力,供其子女上學。 目前,土爾扈特人當中還未有信徒和教會。 註:主要敘述以江格爾為首的12名英雄南征北戰,抵抗外敵,鏟除內奸,解救人民,建立幸福家園的故事。 代禱文 天父,懇求祢再次給予土爾扈特人認識福音的機會,別任憑他們去敬拜那必朽壞的假神——不論是藏傳佛教、文化傳統或是子女的功成名就。願聖靈光照土爾扈特人,使他們的心回轉,拋棄偶像,意識到唯有上帝才能賜予他們真正生命的滿足與安全感。主啊!願祢幫助土爾扈特人選擇上好的福分,就是祢,將萬有都服在祢腳下、又充滿萬有的祢。從食衣住行到民族文化,在所行的每一件事上,讓土爾扈特人專心仰賴祢、愛祢,而不是倚靠自己的聰明。「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月8日(三)|轉變與流失

February 8,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南方飛來的小鴻雁,不落長江不起飛。要說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雖然我聽不懂蒙古語,卻仍可以從旋律優美的《嘎達梅林》註1中,勾勒出科爾沁人對民族英雄濃厚的景仰之情。 阿木圖雅告訴我,明洪熙年間,通遼成為科爾沁的游牧地。直到現在,這裡依舊住着許多他們的族人。然而,隨着現代化快速發展,科爾沁文化正在流失中。面對現實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多家長偏向漢語教學,孩子們已不能流利地使用本族語言與祖輩交流。中,勾勒出科爾沁人對民族英雄濃厚的景仰之情。 「你去問個孩子,聽過《嘎達梅林》這首歌沒?他會說聽過,但沒興趣學。」阿木的語氣裡透露出一絲無奈。中,勾勒出科爾沁人對民族英雄濃厚的景仰之情。 「那祭敖包註2呢?」我問。中,勾勒出科爾沁人對民族英雄濃厚的景仰之情。 阿木說:「還是做啊!只不過不再是敬天敬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而是為了求錢財、事業亨通、考試順利,或是求姻緣、生孩子。」 註1:《嘎達梅林》是一首科爾沁敘事民歌。 註2:以石塊堆積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形狀多為圓錐形,高低不等,來自薩滿教傳統。 代禱文 天父,今天的科爾沁人雖然不再敬天敬神,卻陷入物質崇拜的網羅裡。當科爾沁人為着財富、事業、學業、愛情與孩子而耗盡一切時,他們的心是空虛缺乏的。主啊!懇求祢醫治科爾沁人的屬靈瞎眼,使他們清楚地看見——唯有生命單單在基督的愛裡,才能得着深刻的滿足。科爾沁人啊,你們要倚靠耶和華!祂是你們的幫助和盾牌。因為祂早已借藉着耶穌基督,給了你們新的身分、人生意義和安全感。願父神使科爾沁人脫離物質崇拜,並在基督裡找到他們從前遍尋不着的深厚祝福,便將榮耀歸與三一真神。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月9日(四)|一抹異色

February 9,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在以薩滿教、藏傳佛教為主的內蒙古地區,纏頭回回的存在猶如一抹異色。 蒙古族穆斯林絕大部分居住在阿拉善左旗,人口約莫兩千,當地人稱他們為纏頭回回。他們說蒙古語,使用蒙文字,過着牧業生活;只是在宗教信仰上,不同於其他蒙古族。 許多牧民的家離清真寺超過百里,基本上每週去做禮拜是不可能的;但他們一般會在開齋節、宰牲節與聖紀節這三大節日,前往清真寺參加會禮。另外,位于敖倫布拉格鎮的阿爾蘇公墓是纏頭回回的聖地。傳說,一位阿訇受到啟示,來到此地幫助他們的祖先安葬家人。因此,纏頭回回會定期上阿爾蘇公墓祭拜祈禱。 纏頭回回也慶祝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如那達慕大會、敖包祭祀,甚至還邀請喇嘛來誦經,保持節日原有的習俗。「傳統節日為什麼不請阿訇呢?這樣與你們的信仰不是相悖嗎?」我語帶疑惑地問。 他們說:「真主也好,佛祖也好,阿訇也好,喇嘛也好,天下的聖者都是一樣的,與人為善。」「一方面是看熱鬧,在那達慕大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參加比賽玩兒;另一方面趁機買些日用品,一舉兩得。」註 註:摘自蘇利德《中國蒙古族穆斯林研究歷史、傳統、文化多樣性》一文。 代禱文 天父,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但祢卻深愛着世人,差下自己獨一的兒子,讓所有信祂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今天,我們要為所有蒙古族穆斯林禱告。神啊!求祢按着祢全然的美善,救他們脫離絕望的深淵,得着永遠的生命、盼望和光明。願蒙古族基督徒為着福音的緣故,和纏頭回回建立友誼關係,向什麼樣的人,就作什麼樣的人,為要與他們同得福音的好處。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月10日(五)|契丹族的後裔

February 10,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達斡爾族的族源至今尚無定論,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達斡爾語和古代契丹語有諸多相似的詞彙,他們極有可能是契丹的後裔。 達斡爾語一共有四種方言:布特哈方言、齊齊哈爾方言、海拉爾方言與新疆方言。其中,布特哈方言的分布最廣、使用的人口最多,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以及黑龍江省等地。達斡爾語並沒有文字系統,自清代開始,達斡爾人便借用滿文字母來拼寫自己的民族語言,記錄並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烏春敘事詩註。不僅如此,聰明多智的達斡爾人還通曉漢、蒙、哈薩克和維吾爾文。 達斡爾族本來生活在黑龍江上中游地區,以漁獵為生。十七世紀中葉,因不敵沙俄的入侵,他們便南遷到嫩江流域,從事農業生產,種植大麥、小麥、玉米、蔬菜和菸葉。 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達斡爾族的聚居地。然而,隨着現代交通運輸的普及,達斡爾族人口正在快速地向各個城市擴散。 註:烏春是達斡爾族的一種誦唱體敘事詩歌,其特點是曲式短小、旋律簡單。 代禱文 天父,現代交通運輸的普及,帶動了達斡爾族人口往城市遷徙。我們向祢祈求,願祢敞開福音之門,好讓達斡爾族有機會認識耶穌基督。為城市裡的中國基督徒禱告,願他們能因着十字架上的救恩、神活潑長存的道,就順服聖靈的帶領,在工作職場上活出美好的見證,並勇敢地向達斡爾族傳福音!「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願達斡爾人成為敬畏神的聰明人,將一生的意義建造在磐石之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月11日(六)|薩滿信仰,正走向衰落

February 11,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達斡爾信奉薩滿教,他們敬拜白那查(山林的主宰)、蓋力巴日肯(管門護院,保護一家平安)、霍卓日巴日肯(祖神)、吉雅其(保護牲畜之神)、奧蔑巴日肯(保護孩子之神)、敖雷巴日肯(狐仙,作祟使人精神錯亂)、娘娘巴日肯(主宰天花、麻疹和兒童疾病)等等,有幾十位之多。 達斡爾的薩滿宇宙觀認為,世界一共分為三層。上天是神靈的住所,永生不死;地上是人與自然萬物生存的空間;地下,則是人死後靈魂要去的地方。誰是上天、地上和地下的溝通橋梁呢?答案就是雅得根,也就是薩滿巫師。 當某個家庭出現疾病災殃時,雅得根就會穿上法衣,頭戴銅角神帽,為他們指引獻供方向——無論是有神在搗亂,或是哪位神才能給予保護。每一家的生活經歷不同,供奉的神自然也有所差別。 近年來,隨着教育水準的提高,薩滿信仰正走向衰落。有些達斡爾人的家中已不再供奉神像和神偶;生病時,他們也會先選擇去醫院就醫,而不是請雅得根跳神治病。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曾有超過一千位達斡爾人信靠基督。在異教之風裡,他們堅守着信仰。眼下,有達斡爾語的部分聖經經卷。 代禱文 天父,我們同心向祢祈求,願達斡爾人,包括雅得根,從錯誤的宗教觀裡走出來,認識耶穌基督是神和人之間的唯一中保。願主興起聖經翻譯,讓達斡爾人早日有母語聖經,並常常學習,在真道上成長。禱告達斡爾基督徒,能成為忠實的見證者,向親友、族人見證福音的大能。在試探臨近的世代中,懇求聖靈保守達斡爾基督徒的心,明辨主的美意、心懷定見,懂得如何來到施恩寶座前逃避試探,得着神所賜的生命冠冕,這是上帝給那些愛祂之人的應許。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月12日(日)|居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

February 12,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山間的風吹着枝枒娑娑作響,呼吸盡是森林間的芬多精,我一步一趨地跟在查查後面。 鄂溫克的意思是「居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鄂溫克人與馴鹿保持着兩千多年的共生關係。查查說,他們的祖先沒有任何交通工具,所以馴鹿成為鄂溫克人賴以遷徙的森林之舟。 「我們是國內目前唯一同時擁有狩獵生產與飼養馴鹿文化的民族,超過80%的人住在呼倫貝爾。由於和其他民族雜居在一起,除了鄂溫克語,我們還會講漢語、蒙古語,祖輩甚至能寫出一手漂亮的滿文。」 「我爸爸使槍可熟練呢,但2003年政府把槍收走啦!」查查喋喋不休地說着。 21世紀以前,許多鄂溫克人仍過着以狩獵維生的日子。然而,因着亂捕濫獵事件日漸增多(非鄂溫克獵民所為),野生動物數量驟減;再者,政府推行禁獵政策,使得鄂溫克人紛紛轉而從事農業和畜牧業。 代禱文 天父,祢說:「我們要照着我們的形像、按着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但如今,隨着現代科技的發達,我們誤以為自己是自然界的主宰,篡奪了神的主權。因着貪婪與愚昧,我們肆意對環境征服、掠奪和踐踏。今天,我們要為呼倫貝爾市的生態環境禱告。「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祈求住在呼倫貝爾市的所有居民,不論是鄂溫克族、漢族、蒙古族、達斡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他們的生命都要被福音更新,與土地之間有着平衡恰當的關係,恢復起初神所吩咐的使命——受託管理世界。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月13日(一)|三個名字

February 13,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歷史上,鄂溫克人曾被稱為索倫、通古斯或雅庫特。直到1957年,他們才恢復了「鄂溫克」這個族稱。 索倫的滿語意涵為「柱子」。那時候,鄂溫克人驍勇善戰,稱雄諸部,如「柱子」般堅實可靠,所以滿清政府稱其為索倫。現今,索倫鄂溫克人共有2.7萬左右,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鄂溫克自治旗、阿榮旗以及扎蘭屯市。 通古斯的意思為「清澈的河畔」。記載通古斯鄂溫克人的文獻不多,只知道在明末清初時曾活動於貝加爾湖一帶,與布里亞特人相鄰為伴。從蘇聯革命勝利、沙俄政府倒台的交替之際,他們受俄羅斯人壓迫, 相繼南遷。多年後的今天,約有2,800名通古斯鄂溫克人,居住在陳巴爾虎旗鄂溫克蘇木和鄂溫克自治旗錫尼河蘇木。 「我們是鄂溫克,不是雅庫特。」還有另一部分的鄂溫克人因長期與雅庫特人混居在列拿河流域(今俄羅斯境內),而被當地人誤認為是同個民族,以訛傳訛。三百多年前,他們游獵至額爾古納河一帶。如今,雅庫特鄂溫克人僅剩不到200人,聚居在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 代禱文 天父,祢愛祢手所造的每個鄂溫克人,並希望他們都回轉向祢。懇求祢差派屬祢的子民來到內蒙古,效法基督,服事各個地區的鄂溫克人。主啊!求祢向鄂溫克人彰顯祢的憐憫與慈愛,聖靈在他們的心裡動工,挪去對福音的無知、剛硬以及不屑,明白自己的罪孽深重,並渴望得着耶穌基督赦罪的恩典。主啊!祢是良善正直的,願祢指引鄂溫克人走正路,用祢的道教導他們,使他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在祢的愛裡學習如何按祢的旨意而活,生命長大成熟。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月14日(二)|走進鄂溫克人的信仰世界

February 14,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火,是鄂溫克的主人。若一家的火主沒了,便有絕根之危。過去,鄂溫克獵民會保存撮羅子註裡的火種,即使搬家也絕不讓火熄滅。在飯前,他們必須將一些酒和肉投入火中, 以示敬火。不論是舉行結婚儀式,抑或是新媳婦初到婆家,他們都要先拜火主。 每年農曆12月23日,是火神回天的日子,鄂溫克人會在這一天向火神獻祭。擔任主祭的婦女會跪在火前,口中不斷地禱念「呼日耶!」,以請求火神寬恕一年當中的失禮之處,並與眾人一齊向着火神磕頭跪拜。 不僅如此,每家鄂溫克人會隨身攜帶皮製小袋——瑪魯,裡面裝着能保護人畜的神像,還有舍臥刻喜歡的物品,如鹿皮小鼓、灰鼠皮、鴨子皮等等。舍臥刻是誰呢?他是從天上下來的一條蛇,能與薩滿溝通。若能討他開心,他就會幫助鄂溫克人狩獵豐收,免去災病。 地域文化互相影響的結果——鄂溫克在喪葬儀式上,帶有藏傳佛教、東正教色彩。一些索倫鄂溫克人會請喇嘛在喪禮中誦經。通古斯和雅庫特鄂溫克人則習慣請牧師讀經為死者引路,或是把耶穌像放入棺材內。 鄂溫克人真的認識耶穌嗎?並不,他們只不過是把祂當成眾神之一罷了。 代禱文 天父,求祢不要掩面不顧鄂溫克人。願聖靈運行在鄂溫克族中間,使他們的屬靈眼睛得開,看見火神敬拜、護身符瑪魯,以及藏傳佛教都是徒勞而愚昧的行為,那些只不過是工匠所雕刻出來的偶像,既不能說話,也不會走路。「耶和華超乎萬民之上;祂的榮耀高過諸天。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祂坐在至高之處,自己謙卑,觀看天上地下的事。」禱告鄂溫克人聽見祢的呼喚,深知自己需要耶穌基督的寶血塗抹過犯,便靈裡謙卑,悔改歸正,成為神國的一員。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註:由二、三十根木杆搭成,覆蓋獸皮,形狀像半張開的雨傘,容易建造和拆除,適合游獵生活,是鄂溫克、鄂倫春族的傳統民居。

2月15日(三)|放下獵槍,走出森林

February 15,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溫煦的陽光從葉隙間灑落,濕潤又清新的空氣令人陶醉,四周樹木參天,遠方有着連綿的山巒環繞,這裡是大興安嶺,純樸勇敢的鄂倫春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片美麗壯闊的森林裡。 回到二十世紀,時間在鄂倫春族身上猶如靜止般,他們依舊過着搭撮羅子、烏力楞式(註1)的游獵生活。然而,自六十年代開始,成千上萬的工人湧入林區興建城鎮、開荒種地,破壞了此地的生態平衡。1996年,鄂倫春獵民迫於無奈,放下了心愛的獵槍。 即使如此,細看每個角落,依舊遍布着鄂倫春人昔日留下的生活痕跡華美精緻的獸皮服飾、狍腿皮製的煙荷包、古樸大方的樺樹皮容器……鄂倫春人不僅手製工藝不輸西方外國大廠,若你有幸聽到他們表演感情濃烈、曲調悠揚的贊達仁民歌,他們與生俱來的即興說唱技巧包準讓你嘖嘖稱奇。 森林外的定居生活並不輕鬆。鄂倫春人的聚居地(註2) ——鄂倫春自治旗無霜期短、降雨分布不均,農作物時常歉收;加之地處偏遠,教育、醫療、水電等生活費用高。直到2020年,鄂倫春自治旗總算退出了貧困旗縣的行列。 註1: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原始共產社會制度。 註2:鄂倫春族約有8,000人,一半住在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及札蘭屯市,另一半則住在黑龍江省。 代禱文 天父,與生俱來的罪性讓我們變得貪得無厭,毫無節制地取用自然資源,搶奪土地,導致生態失衡、氣候改變。禱告在呼倫貝爾市生活的人們,能因着認識神,便尊重上帝所創造的大地,遵照祂美善的旨意而活,使社會「多收的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願放下獵槍、處在失落景況的鄂倫春人,反而在基督的國度裡找到人生方向,成為柔和謙卑之人,享受安息在神懷裡的喜樂與滿足,看似一無所有,其實樣樣都有,並與我們一同期盼萬物更新,承受新天新地。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