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__search

未得之民代禱|2022年11月

華語 MP3|土耳其|阿曼|沙烏地阿拉伯|非洲

11月1日(二)|向耶穌低下頭

November 1,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迪姆利,意思是「達蘭的」,這支民族可能是達蘭人(Dailamites)註的後裔。由於生長的環境使然,迪姆利人與好戰的達蘭人一樣,也是一身傲骨,性格剛烈,絕不低頭。 迪姆利人自認是庫德族的分支,但根據一些研究顯示,兩者之間在語言和宗教上有顯著的差異。迪姆利人有屬於自己的方言,他們遵循伊斯蘭教阿列維派(Alevis)的宗教傳統,被遜尼派的庫德人視為異教徒。 目前,並無扎扎.迪姆利語的聖經譯本,同時也欠缺福音相關資源。然而,感謝神的是,有極少數的迪姆利人是基督的跟隨者。 註:達蘭人是居住在伊朗北部山區的一個民族。 代禱文 天父,何等地感謝,祢已贏回少數的迪姆利人。祈求祢繼續保守這群迪姆利基督徒,在異教之風裡站穩腳跟,在主的愛裡長大成人,滿有基督的身量,直到站在祢面前的那一天。我們為迪姆利全族禱告,「立了地的柱子是神,將萬有托住的也是神」,願聖靈使他們不挺着頸項說話,不自大狂傲地認為自己有能力過美好人生。願迪姆利不被接納的傷痕,能成為經歷耶穌基督救贖之愛的契機,便向耶穌低下頭來,把生命的主權交給神。願所有的榮耀借着我們主耶穌基督,歸給我們獨一的救主上帝,從古至今,直到永遠。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1月2日(三)|伊斯蘭異端

November 2,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阿列維派是非正統的伊斯蘭教派,誕生於鄂圖曼帝國時期的安納托利亞地區(Anatolia,就在今土耳其境內),屬於什葉派分支。阿列維(Alevi)一詞源自阿拉伯語,意即「阿里的追隨者」。換句話說,他們只承認阿里為哈里發。 阿列維派主要由土耳其人和庫德人組成,加上少部分的游牧民族。阿列維派在服裝、舞蹈和禮拜儀式等方面不同於其他派別。長久以來,他們一直被視作異端,並遭受嚴酷打壓。因此, 阿列維有着嚴格明確的制度排他性極高;不僅反對外界參與他們的儀式,也避免與他人解釋自己的教義。 根據專家學者註的估計,信奉阿列維派的人數約略占總人口的20%;而其中土耳其人約有800~900萬;庫德人則約200~300萬。昔日,他們大都居住在與世隔絕的偏遠山區;現在,由於土耳其各地人口快速流動,可能至少有一半的阿列維派穆斯林生活在都市裏,尤其是伊斯坦堡。 註:“Islam and Society in Turkey”, David Shankland 代禱文 天父,祈求祢興起那些生活在都市的基督徒,帶着傳揚福音的使命,與阿列維穆斯林建立美好的人際關係。甚願受嚴酷打壓的生活經歷,反倒使阿列維穆斯林謙卑下來,轉而渴望認識這位看似軟弱無能的神——耶穌基督。祂喝下上帝對作惡者發怒的杯,在十字架上順服父上帝的旨意,接受這終極的殘酷考驗。然而,這卻是來自天父無法度量的恩惠,借着基督之死,打通了一條嶄新、賜生命的路。願阿列維穆斯林驚奇地發現,自己充滿罪疚的良心已被灑上基督的寶血,連身體也被清水洗淨了,就滿懷感謝地來到父上帝面前,一心稱謝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1月3日(四)|即將消失的文化

November 3,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拉茲人是一支高加索民族,擁有四千年的悠久歷史。傳說,他們的祖先科爾奇人(Colchians),曾在土壤肥沃的科爾希達低地上(位於今喬治亞西北部) ,建立屬於自己民族的拉齊卡王國(Lazika Empire)。但在十五世紀初,此地被併入鄂圖曼帝國的版圖,並隨之伊斯蘭化。十九世紀末,俄土戰爭期間,成千上萬的拉茲人為躲避戰火,逃至馬爾馬拉地區(Marmara Region,今土耳其西北部)生活。 多雨的天氣帶來豐沛的水資源,拉茲人在一畦一畦的梯田種植茶葉。由於居住地鄰近黑海,航海和捕魚也是他們的收入來源之一。不僅如此,茂密的森林提供了大量的好木材,使得拉茲人練就一身木作工藝魂。生活。 隨着土耳其快速城市化,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日漸拉大,促使許多拉茲人到城市定居,如今集中在里澤省(Rize)和阿爾特溫省(Artvin)。另外,還有一小部分的人口散居在喬治亞西部。生活。 拉茲語屬於南高加索語系,「口傳」為其主要的傳承方式。然而,估計僅一半的土耳其拉茲人會說拉茲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其列為極度瀕 危語言,拉茲文化正在急速消失中。 註:“Islam and Society in Turkey”, David Shankland 代禱文 天父,多雨的天氣、茂密的森林、茶葉、航海、捕魚與木作工藝,感謝祢賜給拉茲人如此豐富的普遍恩典。然而,拉茲人還不認識祢,我們祈求祢賜下更大的恩典,向他們顯出祢的仁慈、良善與憐憫,拯救他們脫離永死的結局,並洗淨拉茲人滿身的汙穢,借着聖靈使他們重生,生命得着更新。願拉茲人以知罪悔改的心來回應神的愛,驚嘆上帝難以想像的偉大,便充滿信心地過生活,並熱切期盼復活的那一天,身體也得蒙救贖,被接到真正的家鄉,與神永遠同住。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1月4日(五)|反敘情緒蔓延社會

November 4,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法蒂赫區(Fatih)街道上,阿拉伯語招牌林立,霓虹燈閃爍,店裡賣的是敘利亞的異國味大馬士革咖啡、阿勒坡香料和糖漿甜點。不只法蒂赫區,在庫科切梅切(Küçükçekmece)、巴斯克謝希爾(Başakşehir)、蘇丹貝利(Sultanbeyli)、宰廷布努(Zeytinburnu)等地皆可見到敘利亞人的身影。 土耳其一直是世界收容難民人數最多的國家。鄰國戰事延宕不休,至今已超過六百萬名的敘利亞難民逃離家園,其中約莫一半滯留在土耳其境內。然而,長期的經濟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使得土耳其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當局也疲於應付這場看不見盡頭的人道災難。 近年來,土耳其陸續有首長、民眾抗議政府的難民政策,並要求敘利亞人離開境內。2021年8月,阿富汗一夕變天,加劇土耳其的內部壓力,觸發累積已久的「反敘情緒」。就在同月,首都安卡拉的金山區(Altinda)爆發大規模種族衝突,數百名憤怒的土耳其暴徒襲擊敘利亞人的住宅,並搶劫敘利亞商店。 參考資料:“Syrian Refugees Targeted in Ankara Night of Violence”, VOA News 代禱文 天父,我們為生活在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禱告。「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賽42:3)祢是那位扶持心靈破碎之人的主,在敘利亞難民認識祢以前,祢已經先愛他們。祢已興起祢的僕人耶穌基督來拯救世界。禱告在土耳其的基督徒,能效法基督,以謙和、溫柔與堅忍的態度來接待敘利亞難民。願聖靈親自引導敘利亞難民的心,使他們遇見我們的救贖主,讓顛沛流離的逃難歲月,反倒成為他們經歷上帝豐盛的時刻。禱告土耳其的政府,能有智慧地處理人道救援工作,制定合適的政策,幫助敘利亞難民能過更好的生活,與其他族群和睦共處。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1月5日(六)|或許, 這就是福音的契機

November 5,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前幾天才介紹過阿列維派,今天我們來認識阿拉維派吧! 阿拉維派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分支,信徒大部分集中於敘利亞,占全國人口的17%註。阿拉維派相信阿里具有神性,且他的靈魂會轉世。此外,他們會過伊斯蘭教的傳統節日,也會過基督教的聖誕節和復活節。 敘利亞內戰持續至今,許多阿拉維穆斯林來到土耳其生活。他們辛勤地工作,並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 與阿列維派相似,作為一個少數教派,他們時常受到遜尼派穆斯林的迫害。一般而言,阿拉維信徒不會與他人討論敏感的宗教話題。 在土耳其,有極少數的阿拉維穆斯林歸向基督,求主保守他們能在宗教的壓力之下堅持信仰。 註:數據統計來自"Syria: Ethnic Shift, 2010-mid 2018", Izady, Michael 代禱文 天父,我們感謝祢,領回少數的阿拉維穆斯林成為屬祢的兒女。懇求祢,當他們承受來自家庭與文化的壓力之時,愿聖靈堅固他們的信心,靠祢的話語得着力量,流淚谷便轉為泉源之地,看見神正在動工的美事,並體會到保羅所說「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神啊,在這以強凌弱的破碎世界裡,願土耳其教會以實際的行動,照顧阿拉維穆斯林,給予他們物質上的幫助;跟隨聖靈的引導,找到機會向他們傳福音。願天父的家成為阿拉維穆斯林的人生歸處,在基督的愛裡健康地成長,並向眾人見證三一真神的美善力量。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1月6日(日)|一搖一晃之間

November 6,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以禮相待是阿曼人的處事之道,從喝咖啡這件小事上便可窺見一斑。 咖啡,在阿曼叫做「喀赫瓦」,通常會加入豆蔻、肉桂等香料,口感層次豐富。咖啡是他們的日常飲料,也是平日用來招待親朋好友不可或缺的上品。 我接過滾燙的咖啡,很快地就喝完一杯。熱情好客的主人立刻拿起咖啡壺,再為我斟上一杯。一搖一晃之間註,阿曼人特有的文化傳統盡顯無遺。 在阿曼,絕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但在沿海地區的阿拉伯人、北部山地的阿拉伯人與佐法爾省的阿拉伯人之間,均存在着血統上的差異;有的源於阿拉伯半島北部,有的則來自南部,以及一些零散的阿拉伯少數民族,如馬赫拉(Mahra)、卡西利(Kathir)等等。 阿拉伯人多數信奉伊斯蘭教,然而感謝神的是,這裡有少數的阿拉伯基督徒。 註:在阿曼,當你向主人搖晃杯子時,則表示:你不再續杯了。 參考文獻:趙萱《好客阿曼人的濃香咖啡》,科學大觀園;陳藝《阿曼蘇丹國的國民認同研究》,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阿曼的多元化社會:阿曼南部》 (Oman's Diverse Society:Southern Oman, J. E. Peterson) 代禱文 天父,祢的這群兒女——阿拉伯基督徒正冒着失去一切的代價跟隨耶穌基督。我們向祢禱告,願他們靠着主的大能剛強起來,穿戴上帝的全副盔甲束上——真理的腰帶,披上神公義的護胸甲,穿上平安的福音鞋子,舉起信心的盾牌,戴上救恩的頭盔,還要握住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話語;好使阿拉伯基督徒在邪惡的世代,能抵擋魔鬼射來的火箭。不論處於順境或逆境,願所有的阿拉伯基督徒經歷到與主聯合的平安,信靠神的喜樂,以致心滿溢出愛與說不盡的感恩。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1月7日(一)|溫和,卻不容置疑

November 7,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阿曼國徽上, 兩把亮晃晃的阿拉伯彎刀讓你心中一凜,充分展現阿曼以武力捍衛主權的決心。然而,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相比,阿曼顯得非常特別——它是世界上唯一以伊巴德教派為主的國家。據估計,有四分之三的阿曼穆斯林屬於伊巴德派,而四分之一為遜尼派。 十六世紀,英國國王的牧師在著作中如此描述馬斯喀特(Muscat)註1:「這些阿拉伯人的舉止非常有禮貌,對陌生人禮遇有加。他們既不暴力,也不以任何方式侮辱他人;他們堅守自己的原則,忠於自己的宗教,卻從不強加給任何人……這些人充滿優秀的品質。註2」 伊巴德派在阿曼有着一千二百多年的悠久歷史,一般學者將其劃為哈瓦利吉派的分支。此教派與其它伊斯蘭教派最大的不同在於溫和與包容的宗教傳統。比起為榮譽而戰,阿曼人更喜歡以平和的方式解決衝突;他們禁止傳教給穆斯林,但容許外國基督徒的存在;他們保障宗教信仰的自由,只是不可違反伊斯蘭教法。 對一位阿曼穆斯林來說,歸信基督教等於是背叛家族榮譽,這意味着他將失去人生所有的一切。 註1:馬斯喀特從很早之前就是阿曼灣的重要港口城鎮,吸引很多外國商人到訪。現在,它是阿曼的首都。 註2:引自Linda Pappas Funsch, “Oman Reborn: Balancing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 代禱文 天父,看似溫和與包容的阿曼人,骨子裡仍舊對信仰有着不容置疑的執拗。我們祈求,願神賜給阿曼人一顆新的心,把聖靈放在他們心裡,使他們看見通往永生的道路,並不是借着個人的努力去遵循伊斯蘭教法,乃是透過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工。願阿曼人認識自己的悖逆,因而在神面前痛悔時,同時體會到神早就以無限的慈愛和憐憫包裹着他們。在這勢不可擋的恩典洪流中,願阿曼人謙卑地降服於神,生命在基督裡得着自由、滿足與更新。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1月8日(二)|阿曼市集的迷人香氣

November 8,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走進馬斯喀特的市集,繚繞的氤氳煙氣中,夾雜着一絲特有的木質調香味。 這裏的人們焚燒乳香作為香氛用品,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不僅如此,在阿拉伯人的眼中,乳香就像是一顆萬靈丹:直接泡水喝,可促進腸胃蠕動;當成口香糖嚼食,能保健牙齒;如果孕婦服用的話,出生的孩子便會更加聰明。 自公元四世紀開始,便有無數的駱駝商隊,長途跋涉兩千公里,穿越阿拉伯沙漠,把一袋袋的乳香帶往埃及、巴比倫、希臘和羅馬帝國。2000年,這條串起東西貿易的「乳香之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酷熱干旱的蠻荒地帶——佐法爾省南部,出產着世界上品質最好的乳香,沙哈里人就活動於此。他們是一支游牧民族,篤信伊斯蘭教。然而,生活的殘酷與艱辛,讓一些沙哈里年輕人選擇搬到城市定居。 代禱文 天父,願祢讓各地的眾教會看見在阿曼宣教的機會。昔日,游牧的生活型態讓我們難以進行宣教外展;今日,一些沙哈里年輕人選擇定居下來。祈求祢差派合適的工人到他們當中,放膽傳講純正的福音。願聖靈使沙哈里年輕人的心被神的道所吸引,轉而歸向神,獻上全人,深深敬畏上帝的愛,並發出誠摯的讚美:「我的神啊,我要一心稱讚你;我要榮耀你的名,直到永遠。因為祢向我發的慈愛是大的;祢救了我的靈魂免入極深的陰間。」願重生得救的沙哈里人,專一跟隨聖靈的引導,回去家鄉向自己的部族分享福音。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1月9日(三)|遺落在阿聯酋的兩塊碎片

November 9,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陡峭的岩壁、深邃的大海、湛藍的天空……沿着阿曼綿長的海岸線公路駛去,大自然壯闊之美一路相伴,讓我不禁深深敬畏背後那奇妙偉大的造物主。 阿曼三面環海,擁有長達1,700公里的海岸線。最南邊是佐法爾省,最北邊則為穆桑代姆省(MusandamGovernorate),與阿聯酋相接。在這兩塊外飛地註1上,住着鮮為人知的石虎部落。 歷史上,石虎部落曾先後經歷阿拉伯人和葡萄牙人的入侵,被迫遷徙到艱困貧瘠的山區,好在堅強的性格讓他們成功找到了生存方式。冬季時,石虎部落在西哈傑爾山脈上建造石屋註2、修築梯田、種植莊稼、飼養山羊;夏季時,他們會移居至沿海一帶,打撈漁獲和珍珠。 石虎人所講的庫姆扎里語尤為獨特,融合了俾路支語、葡萄牙語和阿拉伯語。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遠離塵囂的石虎部落才被眾人所知。或許是遭異族入侵的歷史記憶難以遺忘,導致他們對外人懷有明顯的敵意。近幾年,石虎人的態度才慢慢有所好轉。 目前,該地並無任何一位石虎基督徒。 註1:某國家擁有一塊與本國分離的領土。 註2:石虎人所修築的石屋叫做Bait al-Qufl,意即「洞穴屋」的意思。 代禱文 天父,願石虎人遭異族入侵的歷史記憶,不成為他們接受福音的攔阻;願在艱困環境下的生存經歷,反倒使石虎人看見祢自始至終的豐富供應。「你的慈愛上及諸天,你的信實達到穹蒼;你的公義好像高山;你的判斷如同深淵。」願聖靈引領石虎人,認識這位又慈愛又聖潔的神——祂賜下耶穌基督,親自償還罪價。願石虎人回應神的呼召,投靠在祂的翅膀蔭下,飽嘗上帝殿中的盛筵與樂河之水,體會來自神那永不止息的愛。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1月10日(四)|埋在沙漠裡的部落

November 10,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初見吉達阿爾哈拉斯(Jiddat al-Harasis)時,內心十分震撼。高低起落的沙丘,一層又一層向遠方擴展,彷彿沒有盡頭。我蹲下來伸手一撈, 才發現竟是一顆顆碎石子。落日餘暉,我爬上沙丘的頂端。太陽從遠方緩緩落下,深紅、淺紅、金黃到橙黃,伴有光暈,直至落到地平線以下,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顏色。 導遊告訴我,在吉達阿爾哈拉斯如此干旱的環境裡,生活着一支游牧部落——哈拉西。至今,他們仍然採取大家庭制度和包辦婚姻的穆斯林傳統,而且家庭分工極為明確:男人照顧駱駝群,女人飼養山羊群。 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同樣深刻地改變了哈拉西人的生活。如今,他們的代步工具不再是駱駝,而是休旅車。哈拉西人開着車,帶上所有家當,在礫石沙漠中移動,與牲畜一起尋找水源和灌木。 哈拉西人講哈蘇西語(Harsusi),但大多數人也會講阿拉伯語,這是阿曼的貿易語言。二十世紀,首府海馬(Haima)相繼開設寄宿男校和女校,越來越多的哈拉西家庭來此處定居。 代禱文 天父,我們為這完全伊斯蘭化的國家來向祢禱告,撒但正借着宗教力量,牢牢掌控着人們的心思意念。父神!懇求祢把哈拉西人的靈魂從陰間救上來,使他們存活,不至於下坑。願祢仰臉光照阿曼,親自在中部省開福音的門。祈求聖靈,激動神兒女的心,去完成主的旨意,在吉達阿爾哈拉斯這片土地上,傳揚主的道。願聖靈先在哈拉西人的心裡動工,產生屬靈的飢渴,並將他們引向復活救主的十字架。願哈拉西人與我們一同來到神面前,歌頌祂的救贖恩典,稱讚祂可記念的聖名。「因為,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1月11日(五)|奔往阿曼最北端

November 11,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庫姆扎里是一支半游牧民族,生活在穆桑代姆半島上已有五百年的歷史。 一般而言,在冬季時,庫姆扎里人會定居在阿曼最北端的沿海村莊——庫姆扎爾(Kumzar)捕魚和造船,這是他們這段時間維持生計的方式;夏季時,他們則會移居到綠洲城鎮——哈薩布(Khasab)和迪巴(Dibba),種植椰棗和飼養山羊。穆桑代姆半島多陡峻奇險之景,因此庫姆扎里人的季節性遷徙只能乘船往來。從庫姆扎爾到哈薩布,最快也需要45分鐘。 近幾年,穆桑代姆半島獨特的部落文化與自然美景,吸引了許多阿聯酋的外國商務客前來度假,促進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於是,與世隔絕的庫姆扎里人走出自己的世界,到酒店、餐館和博物館工作,或是受僱於阿曼政府,進入警察機關、行政部門,負責管理國際船舶的交通。 在阿曼,約有4,500名庫姆扎里人。另外,還有幾百名族人零星分散在伊朗拉臘克島,以及阿聯酋邊境。由於庫姆扎里是個口傳社會,沒有文字系統,他們所講的庫姆扎里語(Kumzari)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嚴重瀕危」的語言。為了與其他族群進行貿易經濟活動,他們能操流利的阿拉伯語。 庫姆扎里人信奉伊斯蘭教,並同時帶有泛靈論的色彩。他們相信,世上有一位衣衫襤褸的女惡魔會投下陰影,專門詛咒孕婦流產。 參考文獻:Christina van der Wal Anonby, “AGrammar of Kumzari: A Mixed Perso-ArabianLanguage of Oman”, Leiden University 代禱文 天父,願庫姆扎里人在祢所創造的自然美景中,看見祢無限的豐富,以及無法探測的創意。願祢成為庫姆扎里人的亮光、成為庫姆扎里人的拯救、成為庫姆扎里人性命的保障,使他們不懼怕邪靈的攻擊,放棄依靠自己的努力通往救贖。願庫姆扎里人的心被聖靈所觸摸,聽見神那充滿慈愛的呼召,因罪性的敗壞而不知所措時,便被耶穌基督用寶血重價買贖他們的捨己之愛所充滿。願庫姆扎里人因着回歸屬神的家中、恢復榮耀的受造地位,便歡喜快樂,堅定不移地踏上跟隨基督之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1月12日(六)|阿曼灣上的僱傭兵

November 12,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十六、十七世紀, 俾路支人以僱傭兵的身分踏上阿拉伯半島, 開始為阿曼的雅魯卜王朝(Al Ya’rubi,1624-1742)效力。分分合合的朝代更替,賽義德統一了阿曼,建立王朝,而俾路支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自此,他們定居在馬克蘭(Makran,今位於伊朗),以及阿曼灣的沿海地區,形成俾路支村莊,講俾路支語,遵守自己的部落傳統,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平凡地生活着。 如今,俾路支人是最大的非阿拉伯族裔,人口超過六十萬,散布在阿曼北部沿海地區。他們的文化特性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勇猛果敢的尚武精神,滲透在血液裡,因此在隨扈、保鑣、軍人和警察當中經常可見俾路支人的蹤影。 在阿曼,人們普遍對俾路支族存着「外來者」的刻板印象,俾路支女性要嫁入阿拉伯家庭是會遇到重重阻礙的。儘管如此,他們在這片土地上,以每年舉辦文化週的方式,為下一代努力地延續族群文化。 參考文獻:Ahmed Al-Ismaili, “Ethnic, Linguistic,and Religious Pluralism in Oman”, AlMuntaqa;Beatrice Nicolini, “The Baluch Role in thePersian Gulf during the Nineteenth andTwentieth Centuries” South Asia, Africa and theMiddle East 代禱文 天父,願祢拯救俾路支族,不讓他們陷入追求自己的族群文化,自豪於勇猛果敢的尚武傳統,以致忽視靈裡的不滿足。禱告阿曼社會對俾路支族的不接納,反倒成為俾路支族安息在父神天國裡的契機。他們在遵循伊斯蘭教法感到無力之時,在幽暗無光的罪中感到絕望之時,聖靈就使他們抬起頭,看見那位榮耀之君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溫柔俯就不配之人,犧牲自己的權能與榮耀,展現那廣闊高深的犧牲之愛。願俾路支族在神面前謙卑下來,體會罪得赦免的喜樂,並被主的道所深深吸引,進而與父神建立親密的關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1月13日(日)|有錢人的孤獨

November 13,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在馬斯喀特的商業中心——馬特拉赫(Muttrah)中有一個距今四百多年前的遺址。有些人說這是魯瓦提亞商人來阿曼定居的痕跡,然而目前並沒有相關文獻佐證。但在伊本.魯扎伊克(Ibn Ruzayq)的著作中曾提及:「在阿布.賽義德王朝時期(AlSaid,1750-1783),魯瓦提亞人住在馬特拉赫。」這是記載有關魯瓦提亞移民史的最早阿拉伯文獻。 十九世紀,在賽義德.伊本.蘇丹(Sultan Said Ibn,1806-1856)的統治之下,阿曼成為當時代的區域商業強國,而魯瓦提亞商人與印度商人在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從印度進口大米來馬斯喀特,並出口阿曼當地的魚干和椰棗。他們就這樣建立起了馬斯喀特、桑吉巴爾和孟買之間的三角商業網絡。 直到現在,魯瓦提亞人依舊在阿曼擁有相當大的經濟影響力,並在政界擔任要職。魯瓦提亞人與阿曼社會之間看似親密和諧,實則相隔遙遠;他們把自己禁錮在魯瓦提亞圍牆內註,不與其他族群往來。 魯瓦提亞人口數約為4.5萬人,是阿曼國內最大的什葉派穆斯林群體。他們主要分布在馬斯喀特省的商業城市,如馬特拉赫、魯維(Ruwi)和錫卜(Seeb)。 註:在馬特拉赫,有個魯瓦提亞大型社區,名叫su ̄r al-lawa ̄tiyya。此區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不允許「非魯瓦提亞人」進入。現今,仍有約100名魯瓦提亞人住在這裡。 參考文獻:Marc Valeri,“ High visibility, lowprofile: The Shia in Oman under Sultan Qaboos”,Int. J. Middle East Stud; Ahmed Al-Ismaili,“Ethnic, Linguistic, and Religious Pluralism inOman”, AlMuntaqa; Calvin H. Allen, Jr., “TheIndian Merchant Community of Masqat” 代禱文 天父,願祢主動向魯瓦提亞人仰臉,使他們察覺財富、權力與地位,並不能滿足靈裡的缺乏。祈求聖靈親自引領屬神的子民,使他們在職場上遇見魯瓦提亞人,憑着神所賜的膽量與勇氣,向他們宣講福音。禱告魯瓦提亞人的心被福音所觸動,便知罪悔改,把人生的安全感建立在耶穌基督這塊磐石之上,即使風吹、日曬、雨淋也不致搖動。「惡人借貸而不償還;義人卻恩待人,並且施捨。」願魯瓦提亞人因親身體會到來自神的豐富供應,便跨出圍牆之外,慷慨地施與各族群的窮人、外來者、孤兒與寡婦。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1月14日(一)|不論在哪, 都像邊緣人

November 14,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桑吉巴爾(Zanzibar)是非洲東海岸的一座小島,曾隸屬於富強的阿曼蘇丹帝國。自十七世紀開始,來自阿曼的阿拉伯人便定居於此,世代綿延。 直到二十世紀中葉,桑吉巴爾脫離英國,並在隔年併入坦尚尼亞共和國。新政府急於驅逐外來者——連續幾代都生活在這座島嶼上的阿拉伯人。他們被迫攜家帶眷,返回陌生的祖國——阿曼。 來自桑吉巴爾的阿拉伯人是伊巴德派穆斯林,他們講史瓦希利語,卻吃着非洲的食物,在阿曼社會裡顯得格格不入。身分認同的問題一直困擾着他們,身處在兩種文化之間,到底哪裡才是他們真正的歸屬? 代禱文 天父,懇求祢憐憫來自桑吉巴爾的阿拉伯人,賜福給他們,用臉光照他們!願這群找不到家的阿拉伯人,摒棄從未進入世界的阿拉,轉眼望向道成肉身的耶穌祂降世成為脆弱之人,因為愛,為屬祂的人而死。願阿拉伯人謙卑地承認靈裡的無助,需要耶穌基督所成就的救恩。「神在他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神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神啊!祢用自己的形象創造了阿拉伯人,求祢讓他們明白,只有在愛的關係裡才能健康地活着;讓他們驚奇地發現,祢是他們的阿爸父,而弟兄姐妹是他們永遠的家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1月15日(二)|漂流的異鄉人

November 15,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1964年,阿曼在費胡德(Fahud)附近首次發現石油。從此,曾經是阿拉伯半島上最落後的國家,靠石油累積了大量財富,搖身一變,成為人類發展指數飆升快速的國家註1。 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阿曼專注於發展石油工業。為了填補勞動力的短缺,他們向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埃及、約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菲律賓等國家引進體力勞動者,同時向美國與歐洲各國聘請相關專業人士來阿曼工作。 根據2021年2月數據統計,大約有144萬國際移工在阿曼居住,占總人口的29%;其中,還包含14萬受卡法拉制度(Kafala System註2保護的家庭幫傭。近年來,阿曼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加上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人民的生活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青年失業率不斷攀升,更是激起阿曼人的排外情緒。 在阿曼,將近有30萬名國際移工是基督徒。然而,阿曼政府積極地推行「保障國人就業權益」,使國際移工的人數正在急劇下降中。 註1:1970年,阿曼的人類發展指數是0.36;2010年,則上升到0.79。 註2:這是阿曼和其他伊斯蘭法律體系中常見的外勞保證人制度。但該制度賦予雇主極大的權力,造成雇主更容易剝削工人,引起國際人權組織的批評。 參考文獻:“Demography, Migration, and the Labour Market in oman”, The Gulf Labour Markets and Migration (GLMM) programme; “Migration Profile OMAN”, Migrants and Refugees Section 代禱文 天父,我們為正在阿曼經歷苦難的基督徒來禱告。當他們處在害怕、憤怒與焦慮等負面情緒時,聖靈就使他們想起十字架的救贖、神一直以來的帶領,以及在基督裡賜給所有聖徒的應許。「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禱告福音化到每位神兒女的心裡,使他們再次經歷毫無保留的天父之愛,以致有力量在黑暗之中重新邁步,向着標竿直跑,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們來得的獎賞。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