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__search

2月4日(六)|巴爾虎的民族符號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巴爾虎人 BHARHUT PEOPLE

February 4, 2023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巴爾虎是蒙古族的一支古老部落,擁有2,300年的民族歷史。根據《新唐書》的記載,巴爾虎曾叫做「拔野古」,主要的活動範圍為貝加爾湖沿岸。至於巴爾虎一詞則是源自清代史料,並相沿至今。 因國家的行政區劃分、戰爭形勢等原因,巴爾虎人歷經多次遷徙。近代的大規模遷徙是在1732年~1734年間,巴爾虎被收編至八旗,分成兩批,先後受清廷調派至呼倫貝爾地區駐防。如今,你會發現巴爾虎人有新、陳之分註1,而兩者最為明顯的區別在於宗教:陳巴爾虎「俗不敬喇嘛」,新巴爾虎「俗敬喇嘛,託命與佛」。(明天將會詳細地介紹巴爾虎人的宗教觀。) 巴爾虎獨一無二的民族符號都被完整地留存下來,如巴爾虎方言、傳統服飾,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手工技藝葦蓮蒙古包註2。 近年,在新巴爾虎右旗發現了礦產資源,礦產開發給本地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牧民們也憂心此舉將會對草原造成極大的破壞。

註1:除了宗教,在呼倫貝爾市的行政區劃上也可看見兩者之間的差異——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和新巴爾虎右旗。

註2:葦蓮蒙古包產於1732年,當時的巴爾虎人就地取材,拿柳條杆、蘆葦等材料,以手工編製成適合夏天居住的蒙古包。

代禱文

天父,感謝祢,巴爾虎人雖歷經多次遷徙,但他們的語言、服飾和手工技藝都奇妙地被保留下來,讓我們今天有機會借此認識他們。父神!願祢成為巴爾虎人的避難所,成為巴爾虎人的力量,成為他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禱告巴爾虎人因着認識神,便把自己對草原被破壞的憂心交託給神。即使承受着被疾病摧殘、事業失敗、財物損失的人生巨變,甚至居住地受天災人禍的影響,也不致懼怕,因為沒有任何事物能隔絕神的愛。我們祈求神賜給當地政府官員有治理國家的智慧,能解決蒙古各城鎮發展的挑戰。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