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__search

未得之民代禱|2022年8月

華語 MP3|緬甸

主我們呼求你聖名

August 19, 2022 • 詞曲唱:Ebenezer

哦哦,ADONAI我的主啊,求你轉臉看,轉臉看我們國家。 哦哦,ADONAI我的主啊,求你救我們,拯救我們國家。 二月沒有了法律,三月沒有了憐憫,四月沒有了現金,這是我們的處境。 五月沒有了家,六月沒有了氧氣,七月失去了生命,這是我們的苦情。 主啊我們失去前途失去了未來,我們好像沒有盼望看不到光明。 但我們要仰望你的信實和大能, 主求你拯救我,拯救我們國家,我們呼求你仰望你聖名。 因你聖名偉大奇妙無人能相比,我們相信你的聖名和你的作為, 因為你是那位守約施慈愛的主, 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你永遠掌權,永遠作王。 主我們呼求你,呼求你的聖名,我們相信你要作新事。

8月1日(一)|緬甸新年快樂

August 1,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有一個年輕的家庭從附近的人行道走進我們這條街,他們正東張西望,看見我們在潑水,便過來加入我們。我拿了一張椅子給當中的母親坐下,而他們的女兒卻興高采烈地加入我們的孩子當中,向路邊經過的車輛潑水。我們彼此自我介紹後,便聊起天來。當孩子們將水潑完后,他們便向我們告別。 隔天下午,他們又從人行道出現,並且再度加入我們潑水的行列。一連幾天,直至潑水節註結束。 這個家庭來自附近的村莊,但那位先生的父母則住在我們家後面的某條街。他們來這裏探望父母,當他們出外散步時,發現我們正在房子外面潑水。在潑水節之後,他們星期六來探望父母時也會順道拜訪我們。我們聊了很多事情,包括佛教和耶穌。後來,我們也去其村莊探訪他們。 我們因着潑水節而建立良好的關係。在緬甸,沒有任何比潑水節更好的時機,可以讓人們的關係這麼快速建立起來。 註:水在當地傳統被視為可以洗淨前一年的罪。 代禱文 天父,經上說:「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感謝神,是耶穌基督順服祢的旨意,毫不退縮地往耶穌撒冷走去,代替我們承受神公義的憤怒,讓我們體會世界上最堅貞的友誼。願緬甸基督徒、宣教士能好好運用潑水節,與非信徒建立朋友關係,并且展現那份真正的友誼不管歡樂或苦難的時刻,在朋友有需要之時,願意擺上時間來陪伴他們。願緬甸人經歷到耶穌基督早已預備好的救恩,靠着祂的寶血洗淨自己滿身的汙穢,並帶着新生的樣式,歡喜快樂地跟隨主。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8月2日(二)|父親們在哪裏?

August 2,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我認識一位男士,他是一個司機,在過去的三年中,他協助孤兒院的接送。他很幽默,喜愛孩童,他曾在家照顧孤兒很多年。儘管他有這些令人讚揚的特質,但他卻深陷酗酒的問題,他每天都喝很多酒。他一喝酒就失去理智。他因為喝酒失去工作及家庭,最終因為酗酒導致嚴重的肝病。 我趕到醫院去探望他。他坐在椅子上,腹部腫脹不堪,雖然他的頭腦沒有過去清楚,但幸好仍能清楚地說話。當我跟他說話時,他持續重複:「請為我禱告。」他曾是個信徒,但是他不確定將歸向何方,並且他知道自己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我們一起向主禱告,祈求赦免他的罪,使他有得救的確據。沒多久後,他就過世了,享年只有44歲。 在緬甸,這是很普遍的故事。許多人酒精上癮,成天坐在啤酒屋裡。他們對家人暴力相向,把所有的錢都花在喝酒上。他們知道應該要停止喝酒,但就是無法控制自己。他們因此失去工作、家庭及生命。 但他們也在絕望中尋找生命的真理及改變的機會。 代禱文 天父,若不是祢的兒子,我們根本無法認識何謂真自由。今天,我們為着這群酒精成癮的父親們禱告。祈求神扭轉他們的生命所屬,釋放他們被謊言所轄制的心,轉眼仰望耶穌基督。耶穌基督就是真理,真理必叫他們得以自由。祈求聖靈繼續在酒精成癮的父親們身上工作,使他們持續在神的道上掙扎,學習靠着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願擁有新生的父親們天天被聖靈充滿,因着體會到神的憐憫,以及無限的慈愛,就被神吸引,起來快跑跟隨主,成為家庭的祝福。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8月3日(三)|想念媽媽

August 3,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我很享受與這位年輕的緬族女孩談話。她看起來總是充滿歡樂,並且腦子從來不缺好點子,這使得我和她練習緬文變得容易又自然。然而,我們今天的對話產生了一個出乎意料的轉變。 我們談到不同的情緒。當她告訴我,她總是先從事情的負面角度切入,她是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我很意外,我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些。 接着,她繼續解釋,自從她母親在幾年前過世後,有些鄰居或她視為朋友的那些人的態度開始改變。他們對她視而不見,這讓她很受傷,使她更想念母親的保護。這件事也讓她對生命的觀點產生戲劇化的改變。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她的鄰居及朋友對她態度轉變的原因,但我的心確實與她同感傷痛。 緬甸人的預期壽命相當低,許多人在還很年幼的時候就失去父親或母親,甚至是雙親。這不是我第一次遇到因失去父母而造成的痛苦,而這些痛總是被小心隱藏在笑臉的背後。 代禱文 天父,祢說:「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願祢親自向緬甸的孩子們展現那如母親般溫柔的一面,讓他們在絕望無助之中,轉而投靠祢的懷抱,並因着苦難的經歷,更加認識祢的慈愛與良善。「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願緬甸的孩子們靠着主,忍受至暫至輕的苦楚,把眼光放向遠處,看見將來極重無比的榮耀, 内 心一天新似一天,並將自己的人生建立在耶穌基督這穩固的磐石之上,回應主的呼召。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8月4日(四)|天災

August 4,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自然災害的增加趨勢名列世界第三,緬甸被視為在未來數十年中,受氣候變遷影響的高風險國家之一。近年來,大規模的水災幾乎變成每年的例行公事。 儘管政府努力改善這情況,然而經濟與社會的衝擊往往仍將持續幾年。緬甸的志工組織,包括教會團體,對於水災的災民提供了一筆可觀的援助金,這使得教會有具體的方法來傳遞基督的愛。 在福音傳至緬甸的早期,基督徒在金三角地區所提供的饑荒援助,成為上千克倫族歸向基督的關鍵因素。近年來,不分宗教或種族,對於災民無私的奧援與支持,似乎成為打破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之間藩籬的一條可行之路。 代禱文 天父,祢的兒子耶穌基督,借着祂的死,打通了一條嶄新、賜生命的路,讓人可以穿過幔子進入至聖所。我們充滿罪疚的良心已經灑上基督的寶血,得到了潔淨。讓我們一起帶着感恩謙卑的心,堅定不移地實踐信仰,設法激勵眾聖徒彼此相愛,不忽略活在悲傷困苦的人群,慷慨地行善。願緬甸人能在與眾聖徒的互動中,感受到來自上帝那份對窮人和弱勢群體的深切之愛,以致他們的心被恩感,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願榮耀歸給那賜平安的神,直到永永遠遠。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8月5日(五)|身障卻未被遺忘

August 5,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焦溫現在三十出頭,他從出生就有嚴重的聽力損害,雖然他的家人把他照顧得很好,但他卻過着很孤立的生活。去年以前,他從來沒有跟任何人在家門外吃過飯,也從來沒有去上過學。像大多數聽覺受損的人一樣,他沒有使用手語,這也使得他就連溝通一些簡單的日常事務都面臨挑戰。 根據緬甸的調查顯示,身障者往往在人生初期就處在特別不利的情況中。缺乏教育機會導致許多身障者被社會孤立,特別是像焦溫這種聽力受損,又不能閱讀及書寫的人。 有一小群基督徒成立了一些計畫以幫助這些身障者,為他們提供生活技能及工作能力的訓練,同時也跟他們分享福音。但當試着向他們傳講比較深的真理與觀念時,因着語言的障礙也產生了一些嚴峻的挑戰。手語的訓練慢慢地成為連結這個鴻溝的橋梁,但仍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目前,只有少部分的教會願意特別去接觸、接納這群身障者。對於許多教會,主要的障礙還是來自於他們對身障者的態度覺得他們是一群可憐的人,而沒有將他們視為同樣是神創造的形象。這也意味着,超過一百萬的身障者中,只有極少數的人有機會能以合宜的方式聽聞福音。 代禱文 天父,有誰像祢一樣呢?祢坐在至高之處,卻自我謙卑,觀看天上地下的事。祢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我們感謝讚美祢。願窮乏的景況,開啟緬甸身障者的屬靈眼界,看見自己需要恩典,以及那豐盛的救恩。禱告當地的教會有從神而來的眼光,重新看待身障者:同是罪人,擁有殘缺不全的神的形像,所以也同樣需要耶穌基督,恢復與神的關係。祈求聖靈保守當地基督徒的心,使他們不膽怯害怕,積極地接納身障者,與主一同作工。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8月6日(六)|收割田角

August 6,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在另一個文化生活久了,就會開始用不同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文化,並且讀聖經時也會激發出新的亮光。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聖經要我們不要收割田角(利19:9)。在一個沒有或很少以稅收來支持社會福利的文化中,這對社會上的貧窮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然,這個原則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其他的領域。 在城市的街道四處晃晃,常見到樹上掛着袋子,裡面裝着飯和咖哩。與其將多餘的食物當作垃圾丟棄在外或是收進冰箱,不如將它放在一個有需要的人能夠取得的地方不用透過乞討。同樣地,這些生活較寬裕的人,也會在他們的衣服還維持着不錯狀況時,將衣服送給別人。 另一方面,外國人往往被視為小氣的。我們只煮剛好份量的食物,盤子裡不會剩下任何食物。我們穿衣服直到不能再穿了,然後將這些舊衣服拿來當清理家裡用的抹布。我們對管理的觀念常常與慷慨產生衝突,但是上帝關心這些貧窮人。我們如何在文化上,以適當的方式表現出慷慨呢? 代禱文 天父,祢的恩典到底有多浩瀚無窮呢?祢竟然借着自己兒子的血,買回我們的自由,又赦免我們的罪,把各樣的屬靈福氣傾注在我們身上。然而,我們卻時常居高臨下地看待窮人,對他們的困苦視若無睹。今天,懇求聖靈喚醒我們那顆愛窮人的心,並低下頭承認:人生所擁有的一切,皆來自於神。願我們因着領會神的救贖恩典,因着敬畏創造主的權能和尊貴,便積極地關顧悲傷困苦之人,使他們恢復神的形像。為緬甸的窮人禱告,願他們因着相信耶穌基督,在神面前獲得嶄新的尊貴地位,便心裡快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8月7日(日)|跨文化溝通與教導的重要性

August 7,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身為一個十九歲年輕基督徒的我,才剛剛分享自己如何成為信徒的見證,一個老人就來找我,質疑我關於信仰的問題:「你曾經明白自己是個罪人嗎?」我感到非常震驚。 如今,我知道上帝將我從一種身為局外人的孤獨感中拯救出來。罪得赦免並不是我首先的需要,相反地,我需要救恩以脫離沒有歸屬的價值感與全然的失敗感。 現在,我明白耶穌將我從基於良知的羞恥中拯救出來而那位老基督徒在尋找的是從罪中得救贖。大多數在緬甸生活的佛教徒,需要在他們有關羞恥與尊榮的問題中找到答案。但多數基督徒所學習到傳講福音的方式,是基於罪論的神學。 對那些剛來到緬甸的新進工人而言,羞恥與罪惡並不是他們需要着手處理的差異問題。緬甸的社會崇尚和諧的價值甚於正義,並且他們更喜歡委婉的語言(代替直接)、群體(而不是個人)、以及階層制度(取代平等)。這意味着那些受「西方形式」價值與世界觀教育的工人試着要去適應緬甸文化時,他們會遭遇質疑。 代禱文 天父,為緬甸那些接受西方文化的宣教士來禱告。願神繼續開擴他們的眼界,謙卑自己,以學習者的姿態來認識緬甸文化,並持續地在神面前尋求如何在「以羞辱為本的世界觀」中,調整傳講福音的方式。願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使緬甸人真知道神,明白天父是何等地深愛他們,接受神早已準備好的公義長袍,就是耶穌基督在十架上所帶來的恩典,好讓神將他們從羞辱的身分提升到榮耀之處。願緬甸人因着體會到神的救贖之恩,心裡便大大歡喜,獻上自己當作活祭,作主聖潔貴重的器皿。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8月8日(一)|救命之書

August 8,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做了很多善行,也敬拜佛。我試着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最多善行,因為我相信:如果不這樣做,下輩子我可能會變成動物或是鬼。然而,我心中還是有許多關於「我的善行是否已經足夠」這類的問題,我非常害怕死亡。 有一天,我做了一個夢。在夢中,我去到一個村落,那裡非常安靜,村裡沒有人。我開始喊叫:「哈囉,有人在嗎?」 突然,一個男人出現在我面前,他手上拿着一本書。他告訴我,所有人都已經死了。我問他:「是你殺了他們嗎?」他很確定地說不是。 接着,他仔細地端詳我,對我說:「你很害怕死亡,是吧!」我非常驚訝他會知道,我承認這是真的。他對我說:「如果你不想死,就讀這本書吧!」他把書給了我。 當我開始打開這本書時,許多人從死裡復活,變成有生命的人了。但那個男人瞬間就不見了。從夢中醒來後,我很想找到夢中這本書的下落,我知道它可以拯救我。 三個月後,我參加了週日的英文課程。一段時間之後,我決定參加他們稱為主日的活動。直到某一天,我才恍然大悟在夢中所看見的那本書就是聖經。一開始,我不敢跟任何人講這個發現,我只做了簡單的禱告,並且跟神說:「如果祢是真的,請祢觸摸我的心。」當我那樣禱告之後,我聽到祂正在呼喚我。 代禱文 天父,在這破碎的世界裡,我們繼續定睛仰望祢,因為祢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祢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雨水如何滋潤干旱的大地,使之發芽、開花、結果,祢的計畫也必如此。「你們一切干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你們都來,買了吃;不用銀錢,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願有更多口渴的緬甸人趁着機會,回應祢的呼喚,離棄自己的道路,走到祢面前來,享受那豐盛奢華的恩典,得着那自由而喜樂的生命,並向着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他們來得的獎賞。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8月9日(二)|社交媒體

August 9,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2014年二月,一小群人開始投身於年輕人的工作,並且使用臉書分享每日聖經金句及圖片。這一群不支薪的志工委身於鼓勵緬甸的基督徒們,希望他們的生活以聖經為中心,並多多接觸未信者。目前已有超過兩萬四千人在追蹤 這個臉書頁面,很多人在收到這些經文及圖片時也會轉發給朋友。 自從2014年手機變得普及之後,網際網路的使用率便以驚人的速度起飛,兩年之內,緬甸已有約12.6%的人口上線,其中許多人是臉書的熱衷使用者。這表示我們的目標族群超過七百萬人,且大多數是年輕人。 福音透過社交媒體被傳播得又遠又廣,與此同時,這個臉書小組的成員也正在追蹤一些個人回應。他們每週會接到非常多的私人訊息,詢問各種的問題。這個小組的成員通常會在幾分鐘內作出回應,也會針對個人的需要有不同層次的信仰分享。 臉書也被用來建立並維持一個為緬甸禱告的國際支援網。全球大約有6,500位基督徒追蹤「為緬甸禱告(Pray for Myanmar)」的臉書專頁,每個月會收到來自緬甸的禱告更新內容。 代禱文 天父,感謝祢,有年輕的基督徒正在透過臉書,持續分享聖經。祈求祢賜下智慧和膽量,使祢的兒女敏銳於小組成員的屬靈光景,並用合適的神話語來餵養他們。祢的話是他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願聖靈使這群剛接觸基督信仰的年輕人意識到人生的黑暗,轉而生發出對神話語的渴望。願聖靈賜給他們悟性,使他們越來越認識祢,並深深地扎根在祢的話語上。即使生命飽經患難,依舊不忘記祢的訓誨;即使惡人設下陷阱要害他們,依舊不偏離祢的訓令。因為祢的律例是他們的珍寶,是他們所喜愛的,就決心跟從祢,並堅持到底。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8月10日(三)|巴奧族

August 10,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在緬甸眾多少數民族中,巴奧族擁有獨特的語言和色彩豐富的服飾、頭巾,他們分布於撣邦的南部、孟邦的部分地區、以及仰光地區。透過一些精明的政治策略,巴奧族從中央政府手中獲得相當程度的自治權,他們在經濟方面也有蓬勃的發展。 在巴奧族自治區大多數的村落中,至少都會有一間小學,對一個曾經是「未開發地區」而言,這是很引人注目的。從村落中大量興建的寺院可以看出,佛教是連結巴奧族的主要力量。對那些在巴奧族中生活的少數基督徒而言,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必須面對壓力,以及來自其他族人的不信任。 面對經濟上持續的挑戰,許多年輕的巴奧基督徒別無選擇,只好移居到泰國去尋找工作機會這使得教會下一代領袖的興起更為困難。巴奧語聖經的翻譯目前正在進行中,新約部分已經完成翻譯了。 代禱文 天父,我們為瘦弱無力的巴奧基督徒禱告。無論他們處在怎樣的景況,懇求神賜給他們合宜的話語,有勇氣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繼續在這塊土地上作跟隨基督的門徒。在面對極大的壓力、逼迫和困境之時,反倒叫他們不倚靠自己,而是單單倚靠那使死人復活的神。「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願巴奧教會的所有同工、聖經翻譯工人,以及別無選擇、移居外地的巴奧基督徒,在受苦之中一同嘆息,也一同預先看見上帝的憐憫與信愛即將臨到。「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8月11日(四)|孟族

August 11,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孟族人建立了南亞最早的王國之一,歷史上他們在緬甸、泰國、寮國等區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們致力於在這些區域傳揚小乘佛教,並且影響了現代緬甸的文化及宗教。 孟語不同於緬語,曾是緬甸南部最為盛行的語言。然而,經過一系列重大的衝突,孟邦王朝失去了對成長中的緬甸王朝的控制權。許多孟族人與緬族同化,使得他們相對不易被辨識出來。然而,還是有一些人維持着孟族特有的語言和文化,他們大多住在仰光最南邊的區域與泰國交界處的孟邦。 雖然已經有孟語聖經的翻譯,但基督徒的人數在大多數的佛教族群中仍然算為少數。國家的經濟情況導致許多年輕人需要離開孟邦,或是去到別的國家尋找工作。因此,他們特別容易淪為人口販運的受害者,並且被毒品控制。 代禱文 天父,我們把孟邦的基督徒們交託在祢的手中。願他們因着同在耶穌基督裡,而成為一個彼此相愛的新群體,並給身旁的非信徒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生活受到逼迫、不得已要到他鄉去工作,祈求聖靈引導他們天天來到祢面前,尋見靈裡的平靜與安穩。禱告上帝對公義的關切、對窮人的關愛,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同時,世界的眾教會一起來遵行神的教導,顧念緬甸肢體的需要,並積極地以行動參與這地區的毒品濫用、人口販賣、童工等社會議題。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8月12日(五)|失根的流離者

August 12,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在東南亞地區,泰國是政經狀況相對較穩定的國家,接納了大量來自周邊國家無數的失根流離者。根據國際移民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所編寫的報告註中指出,約有13,500位緬甸難民居住在泰緬邊境的九個官方營地。家鄉的烽火無情、軍政府的高壓統治和經濟的蕭條局勢,迫使緬甸難民離鄉背井來到異地打零工。不過,由於無力負擔工作證的高額費用、合法身分難以取得,繼而衍生出許多居住、醫療、教育等龐大的社會問題。 破舊、骯髒和擁擠,是生活在泰國的緬甸難民真實處境。白天,他們領着微薄的糧食配給度日;夜晚,逃難的惡夢始終揮之不去。而在營地出生的新生代緬甸人,既無緬甸身分,又不被泰國承認;對父母的原鄉感到陌生,同時也感受不到與這塊土地的連結。失根流離者的人生,被禁錮在邊境山區的破爛竹屋裡。 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後動亂頻傳,越過邊界到泰國尋求庇護的緬甸難民人數正在不斷地增加。今天,就讓我們的視線暫離緬甸,跟隨那些奔逃到泰國的失根流離者吧! 註:《泰國的國際移民》(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 Thailand)。 代禱文 天父,願祢讓我們再一次看見,自己早已從最偉大的救贖者耶穌基督那裡,白白地得到莫大的恩典;祂非但不欠我們什麼,本該找我們追討罪債的祂,反倒拯救了我們。懇求祢,天天擦亮我們的雙眼,讓我們因從耶穌基督身上領受了最高的鄰舍之愛,而把眼目看向任何需要幫助之人,並以慈悲憐憫的心腸,去恩待他們。願我們成為真心敬畏上帝之人,接濟這些在苦難中流離失所的人們。同時,願在泰國尋求庇護的緬甸難民,在茫然的日子裡,得見神的面,體會到從神那而來的豐盛、喜樂、平安和滿足。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8月13日(六)|印度恐懼症(上)

August 13,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走在仰光市中心的街頭,你不難發現印度文化的痕跡。陣陣飄香的印度咖哩餐廳、琳瑯滿目的香料專賣店、色彩鮮豔的印度教神廟……還有自英殖時期就開始流行的「籠基」,至今依舊是多數緬甸人的休閒裝束。然而,看似完美的印緬大熔爐底下,「印度恐懼症」早已蔓延至整個社會,仇外情緒尤為濃烈。 近一個世紀的英國殖民統治經歷,深深塑造了緬甸當代對印度的仇外心理。由於經濟與戰略考量,英國於1926年將緬甸併入英屬印度,大量印度移民湧入此地,包括信奉錫克教的賈特人(Jats)註、富有商業頭腦的切蒂亞爾人(Chettiars)和古吉拉特人 (Gujarati)、提供廉價勞力的馬德拉西人(Madrasi)等等。 來自各個不同種姓的印度人在緬甸漸漸形成自己的社區,從事着與種姓相對應的工作。與此同時,英國人任用教育程度高的印度人擔任政治要角,而熟悉經商之道的印度種姓則逐步掌握緬甸的經濟命脈;緬甸人經常吃不飽飯,導致反印情緒與日俱增。 註:當時,有許多效忠於歐洲的印度士兵(包括賈特人)在撣邦的格勞(Kalaw)、東枝(Taunggyi)、曼德勒省的彬烏倫(舊稱Maymyo)等地形成印度兵社區(sepoy community)。 參考文獻:廖堃玲《緬甸印度移民的歷史、遷移原因及對緬影響研究》;Renaud Egreteau, “Burmese Indians in contemporary Burma: heritage, influence, and perceptions since 1988” 代禱文 天父,儘管我們的心中充滿仇恨敗壞、性情邪惡、不配得到任何好處;但耶穌基督仍然愛着我們,祂以仁慈善待我們,用饒恕遮蓋我們。甚願在同塊土地上生活的緬甸人和印度人,也能深深經歷到上帝這份恩典,同在耶穌基督裡得到完全的愛和接納。願福音轉化他們的生命,因着神兒女的新身分,成為一個新的群體不把其他種族、受欺壓、孤兒寡婦和寄居者排斥在外,反倒學習耶穌基督謙卑又榮耀的樣式捨己、犧牲與奉獻,回應有需要的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8月14日(日)|印度恐懼症(下)

August 14,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二十世紀,兩次全國性的印緬衝突讓「印度恐懼症」浮上檯面:一、1930年的仰光騷亂,勞資糾紛點燃緬甸人群的憤恨,長達兩星期的衝突致使兩百多人死亡,兩千人受傷,且傷亡者多為印度人;二、1938年的反穆斯林運動,佛教極端主義者呼籲民眾對穆斯林採取行動註1,遊行隊伍行至市中心襲擊穆斯林,並很快地演變成針對印度移民的暴動。這一次,死傷多達千人,一百多座清真寺被毀。 除了上述大規模的流血事件之外,緬甸社會對印度的恐懼也/反應在出版刊物上。那些描繪肥胖的切蒂亞爾地主懶惰地剝削緬甸貧窮農民的文章、報紙和漫畫,不勝枚舉。1962年,尼溫上台後,大力推行「大緬民族政策」,將所有外國移民列為全民公敵,公開蔑稱印度人為「喀拉」。註2 直至今日,印緬之間的衝突仍層出不窮,緬甸人的「印度恐懼症」甚至轉嫁到「敵視穆斯林」。無奈的是,許多三、四代的印度移民早已深根在此。印度和緬甸,何處才是他們的家鄉呢? 讓我們特別為定居在仰光的古吉拉特人來禱告吧!他們講古吉拉特語,信奉印度教,是黑天神(Krishna)的追隨者。眾所周知,「說話誠實,恪守信用」是古吉拉特人的商道精神。 註1:相傳,該事件源自於緬甸佛教徒在其所撰寫的小說裡,摘錄了一位穆斯林褻瀆佛教的言論並加以辯駁。小說出版後,在緬甸佛教徒之中產生極大的輿論效應。 註2:喀拉,原文是Kala,帶有輕蔑之意,用來專指來自印度的黑皮膚外國人,如今還包含了穆斯林群體和羅興亞人。 代禱文 天父,在靈性上,我們本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是耶穌基督動了憐憫之心,朝我們走來,付上生命的代價搭救我們,並償還了我們自己還不起的債。今天,願先蒙了恩的緬甸基督徒,聖靈光照他們的心,使他們再次體會神的豐盛慈愛,渴望回應神的呼召,便轉而朝向古吉拉特人走去,跨越歷史的傷痕,付出鄰舍之愛,幫助困苦窮乏的他們。願古吉拉特人從緬甸基督徒身上瞥見神的榮耀,就靠着聖靈的大能,離棄黑天神,得着新生,成為耶穌基督的追隨者。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