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__search

聖經原文靈修|2022年10月

粵語 MP3

10月1日(六)|記念

October 1,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22篇的開頭,那人看起來一敗塗地,但如果你只定睛在此,就會錯失這首詩的意義。 希伯來文是「唯象語言」,描寫觀者所見事物的原貌。所以如果耶穌上十字架那天,你站在各各他,肯定也會看見一切化作泡影了;你推翻欺壓者的夢想被壓碎了;你的拉比死在十字架上,以災難收場;神離棄了祂所揀選的人。 如果你看到這些就下失敗的定論,就無法看見神的勝利和能力,所見的只有墳墓跟絕望罷了。 詩歌接下來還描述人群如何嘲笑和揶揄,勾勒出一幅徹底遭人拒絕的畫面。然而,一旦事情全貌浮現,人人都要改觀!轉眼間,詩歌變成了得勝和沉冤得雪的呼喊,描述神掌權,並讚美祂顯出了榮耀。那位看似遭神遺棄的人,不再被藐視、不再受苦、不再不見耶和華的面(25節);那被拒絕的人開始在誹謗者面前讚美神。突然間,我們發現那些謙卑、受壓制和被遺忘的人,卻最能貼近感受基督受苦的經歷,以及復活的歡欣。 我們此刻眼前所看到的事物,未必就是結局。這為我生活的處境、看待事物的方式,帶來什麼提醒和鼓舞呢?

10月2日(日)|歸向

October 2,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如果希伯來文中有個動詞,可以總結神給人的信息,那就是「shuv」。它在聖經中被使用超過一千多次,全圍繞在「回返、回來或回轉」的概念上打轉。 但多數基督徒不會把「shuv」看為好消息的總結。許多人關心的是:死後會去哪裡?上天堂是他們信仰的具體目標。但,死後會發生什麼事的想法,是希臘人的信仰哲學,他們認為世界既壞且恐怖,唯一能解決地上問題的途徑,就是從中逃脫。只要耶穌快點回來,上了天堂,我們的問題就會過去了。 但令人震驚的是,舊約幾乎完全沒有強調天堂(或地獄)那類的事。我們死後會有審判,但如何發生、何時發生,卻無人知曉。「shuv」提醒我們,信仰的目的不是為了逃避,而是要返回起初。希伯來觀念是神起初所造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受到暫時性攪亂,需要我們齊心協力重返美好時光。 我們要在這裡、在此刻採取行動,重返/活出上帝的心意,而非用等着上天堂就沒事了的逃跑心態,來對待信仰、經營我們今生的生命。

10月3日(一)|歸向

October 3,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希伯來文字面的意思是「記念耶和華,並且歸向祂,地的四極。」瞧,先出現的是動詞,「行動」是出現在最前面的。這個行動需要兩個步驟: 第一、記念神所造的;記念神是誰;記念你是誰;記念世界現有狀況的成因;記念不管外在環境看起來如何,誰正在掌管;記念誰會帶來勝利;記念主! 第二、歸向祂的美善;歸向祂的憐憫;歸向祂的恩寵;歸向祂的恩慈;歸向祂完美的次序;歸向那完全坦誠、敞開,沒有隱藏,與神在園子散步的狀態。 那天到來的時候,全地都會記念並歸向耶和華。當完美的秩序得以恢復時,創世原本的狀態就會再次成為宇宙間唯一支配一切的秩序。前面就是勝利的日子,那一天肯定會來到。然而,我們受召就是要在那天來到之前的此時此刻,採取行動,預備主的日子及大君王的歸來。

10月4日(二)|自由

October 4,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你自由嗎?不要太快回答或往下看,先好好想想,把它寫下來。你的答案會顯出你對自由的概念。 為了明白保羅說的「基督裡的自由」,我們首先要認清保羅所說的自由,並非我們普遍對自由的想法。希臘人和希伯來人對自由的概念是極為不同的。我們的社會和世界文化趨向希臘觀點。所以,如果我們用希臘式思維解讀保羅的想法,就會導致一些非常嚴重的神學和實踐上的謬誤。所以,接下來幾天,我們先從察驗兩者差異之處開始討論,我們到底擁有哪一種自由呢? 今天先整理思緒,在橫线上寫下自己對自由的概念,好在未來幾天反覆察驗自己的思想。

10月5日(三)|自由

October 5,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對希臘人而言,自由與政治有關。柏拉圖為自由下的定義就是「有能力處理自己的事;相反於奴隸所受的束縛,自由就是脫離別人的意願而獨立」。 希臘人提到的自由界限,必定是由政府來界定,因為我們是活在人群中,無法隨心所欲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個人擁有的自由範圍,是由政府或法律來決定的。照希臘人的想法,政府讓每個人盡量享有不危害到別人自由的自由,它需要一套治理的法律。自由往往是指「法治下可行的權利」。 但保羅在這節經文裡,並沒有用希臘人的詞語eleutheros(自由)。「基督裡的自由」並不是從法律中得自由,那么那是怎樣的自由呢?答案是——成為君王的僕人的自由。你和我與以色列聖者的關係不再受到拘束,我們不再不得見祂的面。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已經從那由罪而來、無可豁免的刑罰中,得到釋放了。如今,我們是得着自由去跟從神的人!

10月6日(四)|自由

October 6,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對希臘人而言,自由是受約於理性的個人意志,然而在新約,缺乏自由並非律法控制不當的結果,而是人心毫無自制力。所以,我們無法透過制定更好的法律來解決自由的問題,我們需要的是人心的改變。這一點,不是靠我們自己就能成就的。 從聖經的觀點來看,重點在「罪」,而非「政治」。希臘人對自由的想法是以城邦(polis)為框架,而希伯來人卻是以公義(tsedik)為框架。在希伯來人的觀點中,律法不是用來限制人的,而是要讓人能夠明白何謂公義,何謂愛他人 引導我從關注自我,轉往關注別人和群眾。 何謂從律法中得自由呢?就是我從本該受的律法制裁中得到釋放。 希臘思想的「自治」是盲目的、是否決了神至高的主權,是引致滅亡的。唯有降服於神的管治才得自由和生命,才能從「自我」這個暴君、徒勞的自利,和執意要自控人生的後果中,得到真正的自由。在希伯來人的想法內,並沒有「自我決定」的概念,只有順服神或悖逆神而已。 我們在哪件事上,還未有順服神的自由呢?以及,今後我們在思考問題時,不是以「我」為出發點,而是先想想:這是順服神或悖逆神呢?

10月7日(五)|缺乏

October 7,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不會缺乏(lo'ekaw-sere),是普世靈魂深處的訴求。無論是無神論者或任何宗教的信徒,一無所缺,不正是人人所期待的嗎?每個人都想要生命的需求能得着滿足。 大衛發現要解決人內心痛苦的唯一之道,是源自牧人的作為;祂察覺到我們無法用自己的雙手來填滿內心的虛空。這原本就是真理的基本信念,只不過今天「基督教」似乎不再擁戴這關鍵性的信心宣言了。大家在腦袋認知上都同意大衛的說法,然而一旦情緒使我們陷入空洞的欲望,我們卻鮮少以神來支撐內在的生命。 我們是否把神當作一位向我們提供建議的神,卻不真的認為祂能真正地扶起我們、將我們帶到青草地?多數時候,我們認為神知道如何幫助我們,卻時時不願意伸出援手。我們常常已經把自己照顧得好好的,認為根本完全不需要勞煩等候祂扶我們一把,不是嗎? 請留意這道滿有亮光的經文應用——神供應我;然而,大衛能說出一無所缺,依靠的並不是祂的「供應」,而是祂是我的「牧人」這個事實。因此,即使神現在並沒有供應我的需要,我仍然可以宣告我不要、也不會屈服於懷疑神恩惠的想法。

10月8日(六)|缺乏

October 8,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神是我的牧人,既然那是真的,我們就可以跟隨祂經過可怕的地方,因為曉得祂一直都是我的牧人。 神是我的牧人,既然那是真的,在我哭泣時,祂會抱我在懷中;在暴風雨狂嚎時,祂會遮蔽我;當敵人攻擊我時,祂會為我擺設筵席;在我跌倒時祂會疼愛我。最重要的,即使在蒼涼的生命迷霧中,我無法看見祂,卻依然能夠肯定——神是我的牧人。 生命難免有沮喪、失敗、絕望、混亂、不安,若沒有那位真實活着與我們同在的牧人,我們就無法活下去。 你有牧人嗎?又或你只不過承認「神是牧人」的這套理論,卻不寄望倚靠祂,而依舊依靠自己的雙手,或從人的身上尋找滿足呢?默想這段經文,然后來到這位牧人面前,定睛於祂吧!

10月9日(日)|別人的權下

October 9,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你是否處在別人的權下,「奉旨行事」呢?耶穌贊揚這位羅馬百夫長偉大的信心是領受上級的命令並且執行。這不僅是態度的問題,也是順服的問題。非有人服從規定不可,否則就沒有「權柄」可言。 hypo exousian tassomenos字面是「在別人的權下」。動詞tasso是與「命令的計畫」有關。此處意即「這位百夫長被安置在別人的權柄下」,他知道自己的崗位、職責和任務。 這是信徒的首要條件!我們必須認識自己的崗位我們是王的奴僕(自願的),祂治理我們。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職責,乃是執行主人要求我們做的事,不管主人什麼時候、在哪裡發出命令。 我們是天父榮耀的活祭,因此在行為上必須反映出我們屬靈的基因;我們的行動必須展現祂的性情。一旦我們不再我行我素,就被安置在神所治理的體制下。在神權下這件事,如何反應在你的生活裡呢?

10月10日(一)|別人的權下

October 10,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在別人權下」,指的是我們被安置在接受命令的關係中。我們在那崗位上獲准從事一些工作,受委托執行一項神聖的任務,並且得到執行那命令的能力。與許多職場經驗不同的是,我們得到責任的同時,還得到執行任務的能力。 然而要注意的是,我們並非掌權的人!一切權柄都屬於神,是祂允許我們行使祂的權柄,來完成祂的旨意,我們只不過是執行命令的人。 有什麼命令呢?簡單,就是行祂所吩咐的。神將崗位、能力賜給我們,准許我們從事祂所吩咐的事,如同當年祂給亞當命令和治理能力一樣。 申命記30:11:「其實我今日吩咐你的這誡命,對你並不太難,離你也不太遠。」希伯來文「難」(pala’)這個字,暗示這道誡命是可以被理解和執行的。放心吧!神所託付、要求的事,不會過於我們所能辦到的。

10月11日(二)|別人的權下

October 11,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照昨天的說法,神告訴我當做什麼,也准許我去做,並且供應我能力和權柄。但……為何我們在跟隨神的誡命時,還會困難重重?為何我會失敗、會抗拒呢?為何我總是無法聽命於神呢? 答案就是——我沒有把自己放在神的權柄下。我想要自己作主;我不要被指揮;我要由自己發號施令……這就是yetzer ha’ra(邪惡傾向)。當我不想要別人告訴我該做些什麼時,聖經稱之為「悖逆」。這不但是罪的行為,而且是罪的態度!直接導致耶穌如此說:「你們為什麼稱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我不認識你們。」 希伯來人的觀念是,神來到我面前,不是只是個「好好先生」。祂是一位聖潔至高的君王來到我面前,祂發令,指定我在執行的崗位中,期待我順命而行;神渴望我放棄悖逆的心,願意回到祂的安慰、保護和恩慈中,順服在祂的權下。 然而,悖逆的罪性不會輕易放過我,我需要奮力作戰才能留在神權下。也許有些時候我會想要放棄、妥協或越權,肉體是很難以死去的,但它必須死去,因為我不能事奉兩個主人。

10月12日(三)|惡

October 12,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這首詩篇是不是吩咐我們要行善呢?肯定如此。不過,差別在於由誰來決定何謂美善。行善不是從事我認為美善的事;行善乃是從事神看為美善的事。唯有神看為美善的事才算數。 那我們該如何行呢?其實神已清楚地告訴我們如何行義的大小細節了。簡單的說,就是遵守律法。律法基本上就是良善的行動。一切良善的舉動都是與邪惡搏鬥的義行嗎?是的,只不過神已讓我們對祂的全套律例典章有了特別的認識,祂已經列明在妥拉(摩西五經)裡了。 每一次我們遵守其中一條誡命,履行一道律法,就是將神的性情帶入世界。每一次都是!不單是我們給饑餓的人吃,或給口渴的人喝的時候;每當我們謹守安息日、借貸給窮人、保守我們的舌頭、看顧別人的產業時,我們都是與邪惡搏鬥! 實際上,神已經賜給我們明確的律法,讓我們可以把神的聖潔帶入世界。

10月13日(四)|惡

October 13,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對於這世界發生的一切壞事,我們能做什麼?每天目睹那些失去人性的作為,周遭都是敗壞的事,我們有解答、有盼望嗎? 這世界知道有邪惡的問題,但缺乏解決之道,為什麼呢?因為世界的解決方法是試圖提高道德的意識,教育人們當懷有美好的意念,讓人變得更好。然而,這卻不是聖經的解決之道。 邪惡不是人的最大問題。人最大的問題是與神之間的關係……聖經對邪惡的解決之道,不是變得美善,而是聖潔屬神;不是試着把人提升到較高的層次來和邪惡作戰,而是得到神的仰臉光照,得到愛的能力,能夠勝過邪惡的權勢。 只要我們還妄想可以透過人的方法來減少邪惡,就無法真正解決問題。能與邪惡對峙的是「屬神」,而非「美善」。 想要與邪惡搏鬥,我們就要行公義。公義的作為目的不是為了我們應該要「做善事」。每個公正的行為是把神的性情栽植在世界中;每個公正的行為都是實現祂在地上的旨意,是祂的介入。

10月14日(五)|惡

October 14,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已所界定的善行,就是與邪惡作戰的關鍵武器。因此,我們認為邪惡便是與「美善」相反的事,而飲食條例這種事與邪惡的搏鬥無關。但是,神的看法不同。与邪惡相反的,就是「聖潔屬神」,而聖潔屬神,就是按着神的性情和指示行動。 所以,當我決定無論吃什麼或喝什麼都按照神的吩咐去做時,就是把神的聖潔帶入世界。雖然我不明白此事如何發生,但我知道照神所要求的去行的時候,神就得榮耀,惡就被擊垮。 我參與了「神勝過邪惡」的爭戰。神是贏家,不是我。我只不過是跟隨祂的帶領罷了。 你和我今天就來遵守神的律例典章,縱使只是一個小小「順服」的舉動。每個如此的行動都勝過惡,即便是一個簡單的飯後讚美(申命記8:10)。

10月15日(六)|耶和華以勒

October 15, 2022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創世記的內容十分豐富、深廣,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譯者的翻譯解釋,隱藏了原文的奧妙之處。此節經文就是一例。 亞伯拉罕為這個地方命名為YHWH yireh,譯者將這動詞解譯成「神必預備」(耶和華以勒),如此解譯乃源自於經文的背景,說到神親自供應了羔羊,來取代以撒成為獻祭的祭物。 然而,亞伯拉罕為那地方取的名並不是「神必預備」,照原字義的意思其實是「耶和華看見」——在預備羔羊之前,神先看見人的需要;當神看見人的需要,祂就會提供人所需要的(祭物)。 那些用石頭或木頭所造的神與耶和華有別,他們無法看見或聽見人的需要,唯有真神能向祂所創造的人發出愛的行動。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