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__search

聖經原文靈修|2023年3月

粵語 MP3

3月1日(三)|屬

March 1,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當耶穌站在彼拉多面前受審時,他們所談論的國是關乎統治、征服和改變其他民族的信仰。然而,耶穌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希臘文是eme ouk estin ek tou kosmoutoutou; 其中, 前置詞ek, 包含「從……出來」的意思。 耶穌要說的是「來源」,而不是「屬於」。換句話說,天國是從神而來的,而地上的國是從人而來。神親自擔保,最終祂必得勝,祂的國要降臨在地上——用神的方式,在地上成為唯一的國。所以,天國公民的行事為人與地上國度的公民有着天壤之別。 作為天國公民的我們,卻時常忽略神的蒙召——將神的國度帶到地上。 若不積極在此時建立神的國,就沒抓住耶穌教導的要領。

3月2日(四)|聽

March 2,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希伯來動詞shema的意思是「聽」和「順從」。摩西召百姓不僅是聽他宣講,他更是呼籲他們聽了要有行動。在希伯來思想中,聽而不從,就等於是「沒聽見」。Shema這個字同樣適用於神;當詩人向神呼求幫助,若祂沒有行動,就不能算是聽見。 希伯來文是動態的語言,這正告訴我們:聖經不光是用來背誦或研究,更是要轉化我們的生命。如果生活並沒有因為神的話語而改變,就算不得聽見。 仔細想想,當我們對自己的孩子百般囑咐,但他們在所行的事上卻走相反方向,我們會認為他們是聽見了嗎? 重點不在於信徒掌握多少神學知識,乃在於聽了有所行動。

3月3日(五)|見證

March 3,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神說:「你們是我的見證,我所揀選的僕人。」見證人是個什麼樣的身分呢? 見證人不僅需要觀察、思考和報告神的作為;還要出庭,擔保所觀察的事件有其準確性。換句話說,見證人必須敢講真話,承擔作真實見證的責任。 當神說「你們是我的見證」,就是在呼召我們去付諸行動,向別人講述關於神的真實事蹟。一位忠實的見證人在反覆敘述關於神的真實事蹟時,心中同時也會越來越明白神,信心因此更加堅固。 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唯一的神,身為祂兒女的我們,是這真理的見證人。

3月4日(六)|享

March 4,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大衛是要告訴我們:喜愛生命之人會有一項人生目的——一輩子看見美福。當我們回到希伯來文的句子結構,就會發現這句話不是願望,也不是禱告。 在這句希伯來文經文中,有個子句:ohev yamim lirot tov,直譯為「愛許多日子的他要看見善」(lovesmany days he to see good)。換句話說,就是「以美善為人生目的」的人。這人喜愛生命,會全然地投入、主動且有目標地活出美善。他會效法造他的主,為這混亂墮落的世界帶來秩序,使之能回到神最初的設計。 你我都該有所行動。我們是舞台上的演員,而不是坐在台下觀看神表演的觀眾。神是導演,我們參與在其中,按照神給我們的機會演出不同的角色,用行動讓世界按神的心意運作。

3月5日(日)|令人驚嚇恐懼

March 5,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為什麼迦勒底人令人驚嚇恐懼呢?因為他們視自己為神,隨己意制定規矩,而不是根據耶和華的屬性來判斷是非。他們自作主張、目中無人、為所欲為。 人類的歷史讓我們看見,一旦人不以耶和華的公義和權柄為標準,就會陷入彼此攻擊和行惡,隨之而來的就是死亡、毀滅、患難和折磨。任何族群相信「我是自己的神」,隨己意頒布法律,為了自我利益不惜傷害他人,災禍就要從此處蔓延開來。 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該如何是好呢?實際上,他們將會一起受損。難怪箴言說:「惡人掌權,義人就嘆息。」 或許有人會以為在末世中,獸的印記是《啟示錄》中的666;但對我們來說,獸的印記恐怕就是自以為是——神、不行公義、不施憐憫、不肯謙卑地與神同行。

3月6日(一)|應得

March 6,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生活中永遠會有源源不絕的需要,我們如何騰出時間和資源,分給需要的人呢? 翻譯成「應得」的希伯來文結構非常奇怪,是mibe-alav,字面解釋是「出自其主人」。文中所說的「你手若有美物,就不可留著不給它的主人」;字根ba’al其實是關於「擁有」。該字背後含有一個道德義務的概念。 那些「應得」的人,就是你需要向他們盡道德義務的人。想一想你有責任義務幫助誰呢?肯定不只一個人!最好寫下名字。只是,別讓自己不勝負荷啊! 這節經文的第二部分,解釋你該如何履行義務,即「必須在你的能力之內能辦得到的事」。這裡有兩個息息相關的問題:一、我必須(而不是「應該」)幫助誰呢?二、我如何幫助呢?mibe-alav並沒有將行善局限在哪個階級、哪個類型的群體身上。凡在我能力範圍以內的,就必須要做。 所以說,「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意思是「就照你可以做的去做」。神沒有期待你做超過你能夠做的,他只期待你做有能力辦得到的事;會得罪神的,是你不去做你能力辦得到的事。

3月7日(二)|鄰舍

March 7,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文士問:「誰是我的鄰舍?」耶穌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來回答祂的問題。如果我們忽略這問題是一位文士問的,就會錯過這比喻的力量。因為身為文士,肯定曉得這經文出自《箴言》,曉得希伯來文rea’ka不局限於「隔壁鄰居」,也包括了同族、同村或是像我的人。字根rea’的意思非常寬廣,基本上包含任何與我們有聯繫的人。所以,誰是我的鄰舍?答案是:神讓我們遇見的人! 正如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箴言》將鄰舍定義為某個有需要的人。可以說任何有需要的人,都是我們的鄰舍! 不是我喜歡、重視或感激的那一位才是鄰舍;任何有需要的人,是神差來讓我遇見的人,就是聖經所說的鄰舍。所以,鄰舍的定義有兩個要點:一、他有需要;二、是神帶來讓我遇見的人。不管什麼時候,只要附合這兩個要點,我就必須成為行善的神的使者。

3月8日(三)|鄰舍

March 8,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當我們遇見別人的需要,是神所安排的機會,就不可推辭到明天才伸出援手,更不可視而不見,否則我們會失去幫助人的機會。 我們都同意理應是這樣,這是神對待我們的方式,我們因着神的恩典理當都有此義務。然而,許多時候我們卻覺得自己所擁有的,只夠自己使用,實在沒辦法與別人分享;我們的時間也十分有限,實在無能為力再花在別人身上,於是選擇帶着愧疚走開,心想:「等明天吧,或許明天我有多一點時間,再來幫助你吧!」 這是何等愚昧的回應!當神讓我們看見別人的需求,並且把幫助人的機會帶進我們的生活時,祂當然不會不賜給我們照顧別人需要的能力和恩典啊! 我們常常心裡想:「主啊,這只是一個偶然湊巧,我再等一會兒好了。如果真是注定要我去幫助他,我想祢會再給我一次的機會。」但這個舉動其實是我用自己的方式決定了行善規則、誰是我的鄰舍,以及下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是誰。我的舉動其實是在拖延行善。

3月9日(四)|你們卻不要這樣

March 9,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耶穌的門徒認為領袖是與地位有關——誰的地位越高,就顯得越重要。一般人也會認為領袖就是處在金字塔頂尖的人。耶穌卻將次序顛倒過來:領袖乃是服事別人的人。神對領袖的衡量並不是地位,而是行動。 「領導」是什麼?領導是一個動詞,不是一個名詞。若能看見這其中的分別,就能明白耶穌關於領袖的教導:領袖是「服務、服事」每個人的動詞;領袖是運用個人獨特的恩賜,使別人得着益處;領袖是按神造我的方式來服務別人。 希臘文「humeis ouk outos」是中性的,是說耶穌不只是對門徒說這番話,而是要求凡跟隨主的人,就必須順從這教導。因此,凡是宣告耶穌為主的每一個人,都要借着服事人來當領袖。

3月10日(五)|你們卻不要這樣

March 10,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這節經文很清楚地教導我們領袖的樣式,但我們該如何理解「丈夫是家中的治理者,妻子應當順服丈夫」那段經文呢?難道耶穌在路22:26提到的彼此服事原則,在婚姻中就成為例外? 多數基督徒習慣將僕人和領袖這些詞彙,應用在家庭以外,比如職場、學府、教會等,以為只有在那些環境中,才需要效法耶穌捨己服事人的領袖榜樣。而在婚姻關係中,這原則似乎就不管用了:在家是男人統治的時候;女人則因夏娃所受的詛咒,只好落在丈夫的權柄之下——男人是一家之「主」;女人應當安靜、順服男人。我們稱這為領導?這實在是開了一個最大的玩笑! 若丈夫是耶穌的跟隨者,身為家中的領導,他當然也要服事妻子,而不是命令她伺候自己。丈夫對妻子的領導,應該要從丈夫願意放棄自己的好處,以照料她的需要展現出來,如此才能反映出耶穌捨己為教會的付出。若領導是服務、服事他人,在基督徒的家中,就不應該有所謂的地位或階級之分了。

3月11日(日)|投靠

March 11,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神正在進行非常龐大的計畫,大到你我無法得知彼此所扮演的角色。但我很喜歡《路得記》,即便我們自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卒,神仍然把每個人放在祂的計畫中。《路得記》提醒我們:我們的存在,不在於今天發生了何事,而在於神能透過我們為明天(未來)做何事。 路得並不是一個相信耶和華神的人,也不是以色列人,而是一個陷入困境的異鄉人。但重要的不是她的地位和處境,而是波阿斯所說:「妳來投靠以色列的神。」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我們務必學會這件事!

3月12日(六)|投靠

March 12,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你曾作過異鄉人嗎?曾從絕望失意的角度觀看人生嗎?你經歷過痛苦和缺乏嗎?《路得記》提醒我們,人的窮途末路與神的憐憫;即便我一文不值,神卻關心我、把我包括在祂的計畫內。《路得記》帶來希望,因為我也需要避難所! 希伯來字hasa,意指「不會為我的無能為力指責我,也不會因我的缺乏懲罰我」。 我們來投靠神,是神大力支持的事。世人也許會說:「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振作起來!」但神並不要我們如此,神會張開雙臂接納我們這些痛苦無助的陌生人。哦!神啊,我多麼高興聽到這信息啊!

3月13日(一)|同蒙……的

March 13,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參與者」(同蒙……的人)和「合夥人」之間存有什麼差別呢?答案會有助我們明白這節經文。 普遍來說,我們認為參與者是那些插一腳的人,例如:當我與人共用主的晚餐,取了一小片麵包,還有一小杯酒,得到這件事的好處。但metochoi,是從動詞metecho(與一起……享用)衍生出來的名詞,強調的不是從糕餅中取出一小片,而是強調與別人聯合、合夥。更準確說,不在於我得到什麼,而是我與誰在一起。 讀此節經文需明白,我與其他聖潔的弟兄有關;我與他們一起身處這份天召中。最近有人問我:「若耶和華是以色列的神,那麼作為外邦人,我們如何與祂享有關係呢?我們又不是猶太人。」答案就在metochoi裡!我們是神這宏大計畫的合夥人。我們雖不是猶太人,卻沒有被排除在外。 外邦人受邀進入以色列之家,被接枝在以色列王國內,以至於「你的百姓就是我的百姓,你的神就是我的神」,這是一份相繫的關係。以色列人是神揀選的以色列人,我們透過領養,也成為了以色列。讚美主的名!

3月14日(二)|同情

March 14,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希臘文sympatheia,是由syn(同)加pathos(心)組成。英文字sympathy就是源自此字。這字常與苦難或不幸連在一起。 我們經常把「同情」當作情緒用詞,把焦點放在「大家有一樣的感覺」上,認為同情就是分享相似的感受。但若你以這樣的角度看此經文,就錯過當中最深奧的真理——耶穌同情我們的方式和我們同情別人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耶穌是擔當我們「確實」的經歷,而不只是同情與我們「相近」的經歷。 事實上唯有祂才能明白我們確實的經歷,因為祂曉得我們一切的感受,包括我們做的、想的和說的。這就是神的同情,遠比人們的同病相憐更為深入,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同情,更是有難同當!當我們察覺耶穌能夠體會我們的一切,以及祂的願意「擔當」,才能讀懂這經文的下半節。

3月15日(三)|同情

March 15, 2023 • 文:宣教日引|粵語朗讀:沈小嵐,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請注意,神體會我們的軟弱,這個字非常光照人心,很多時候是用在體會疾病。當然,從希伯來觀點來看,疾病不單單指身體的虛弱,也涉及全人。因此,我們的軟弱可以是情緒、身體、心理或靈性上的。但不管我們如何分門別類,疾病其實全面地攻擊一個人。 「軟弱」是「有力」的反義詞。我軟弱的經驗正是生命缺乏能力的經驗。耶穌深知我生命中缺乏能力之處,祂就在我最受苦的地方,與我同受苦難。這節經文正是有力地宣告——耶穌在與我們生命的合一中,與我們同受苦難! 你認為耶穌站在遙遠的地方,只是看着你受苦,「理解」你的苦難嗎?不!我們在哪裡受傷最深,祂就在哪裡;當我們的生活充滿絕望的碎片時,祂就在當中;在沒有人找得到我們的地方,主耶穌早就把我們找到了。我並不孤單!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