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__search

7月29日(五)|基督徒的真實境遇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班基人 BHANGI(CHUHRA)PEOPLE

July 29,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今天要介紹的班基人非常特別,他們並不是未得之民,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有許多從印度教歸信的班基基督徒。若要追溯班基人的歸信歷史,必須從十九世紀說起。 班基人是印度旁遮普邦的一個達利特種姓,世世代代皆為清潔工。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為了逃避種姓迫害,數以百計的班基人選擇歸信基督教。1947年,印巴分治後,這群班基基督徒在熟悉又陌生的巴基斯坦開始了新的生活。
時至今日,達利特種姓所帶來的社會歧視依舊像一條無形的枷鎖,緊緊束縛着班基人。在巴基斯坦,基督徒大都離不開「出身低賤」、「骯髒」、「低智商」等負面標籤。多數穆斯林認為,汙水處理、街道清掃和下水道清潔是基督徒的職責。然而,這些工作存在着健康風險,他們極易吸入有毒氣體或皮膚接觸到汙水,因此罹患肝炎、天花、狂犬病、破傷風和肺結核的機率相當高。
在班基群體中不只有基督徒,信德省有一部分的班基人是穆斯林。

參考文獻:Sara Singha, “Dalit Christians and Caste Consciousness in Pakistan” ; “Untouchable caste identity haunts Pakistani Christians like Asia Bibi” , World Watch Monitor

代禱文
天父,我們的磐石,我們向祢呼求,求祢垂聽我們的聲音。禱告班基基督徒不失去對祢的信靠,並在生活裡得見祢的面。懇求祢的公義與慈愛彰顯在巴基斯坦社會,不再有暴力、衝突和欺壓的事件發生,因為祢是那位至善的上帝。也為巴基斯坦其他基督徒群體禱告,甚願福音的大能徹底轉化他們的個人思想與社會文化,饒恕穆斯林直到今日對他們的敵視與逼迫,以基督的捨己之愛擁抱自己的民族同胞,並活出公平正義的呼召。「你當等候耶和華,遵守他的道,他就抬舉你,使你承受地土;惡人被剪除的時候,你必看見。」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1日(五)|每個男人都有一把刀

July 1,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東南帕夏伊人擁有獨特的方言,其他帕夏伊人也聽不懂。原本住在平原的他們,在普什圖人到來後,便往高聳的興都庫什山區遷徙,定居在靠近水源的河谷中。帕夏伊有一句古老諺語:「即使在山上,依然有路。」 他們在低海拔地區種稻、畜牧和種植小麥;種玉米的農民則生活在高海拔地區。村委會由一些大家庭所推派的代表共治,他們掌握影響整個部落的權力。 帕夏伊人最看重男子氣概和榮譽,他們心目中的真男人是:有傲骨的戰士、忠於家庭、能夠令敵人懼怕,必要時隨時準備對付世仇。每個帕夏伊男人身上都有一把刀或一把槍。 他們於十六世紀末接受了伊斯蘭教,成為遜尼派穆斯林,並認為跟隨基督會導致他們與社群疏遠,分化部落的團結。 代禱文 天父,剛毅的東南帕夏伊人以山谷的天險,和不輕易敞開的心扉,阻絕外人的到來,但我們求祢預備願意接待宣教士的平安之子,透過平安之子的家庭,幫助宣教士順利走進東南帕夏伊人的生活,活出基督生命的見證,贏得東南帕夏伊人的信賴,開展有果效的福音事工。「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我們求祢鬆軟東南帕夏伊人封閉的心,挪去反對基督福音的定見;當基督透過各樣方式向他們叩門時,願他們被救主慈愛的聲音吸引,願意打開心門與耶穌一同坐席。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2日(六)|浪跡世界的吉普賽人

July 2,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扎赫拉(Zahra)靜靜坐在樹蔭下,用一雙神祕漆黑的大眼睛,打量往來的路人。她的小攤子上擺着各種銀器飾物、手工雜貨。她說自己會讀心術,也會為人占卜。 她最難忘童年時期,一家人經常乘坐大篷車到各個城市「旅行」。父親有一隻會表演雜耍的小猴子。羅姆人從小就在街頭磨練出各種謀生技藝,靈活地適應社會的變化,不論男女都有掙錢的能力。 雖然人們對這些流浪者充滿戒心或輕視,但其實羅姆人除了崇尚心靈自由,也很重視純潔。現在許多羅姆人開始定居,新的一代已經沒有流浪的靈魂或游牧的經歷,也避諱提及羅姆人的血統。 他們起源於印度北部,名字源自印度語的「Dom」,意思是「以歌唱跳舞為生的人」,也有人叫他們吉普賽人。 來到阿富汗的羅姆人,入境隨俗成了穆斯林。他們會講兩種語言:羅姆語和阿富汗波斯語。但由於受到歧視和文化差異,少有羅姆人擁有阿富汗公民身分。他們需要「織帳篷者」、醫療人員和掃盲老師的幫助。 代禱文 天父,這些不受歡迎、不被信任、也沒有公民身分的羅姆人,雖然已習慣了堅強獨立,但他們的心中都有被愛、被接納的渴望,求祢使他們早早知道祢的慈愛,被祢生命的活水滿足。我們祈求旅居各城的羅姆人,遇見向他們伸出雙手的基督群體,帶領他們在神的愛與神的子民中,找到生命的歸屬感。願祢祝福阿富汗的基督肢體有屬天的智慧與愛心,以神的眼光看待羅姆人的獨特,建造羅姆門徒,向阿富汗各個族群展現神接納的寬闊之愛,以及肢體和睦同居的美好。求神興起福音工人,向羅姆人展開母語的個人佈道,或製作廣播節目,為識字有限的他們指出救恩的道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月3日(日)|回家是個危險的選擇

July 3, 2022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何其佳美》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普什圖人,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部落社會。普什圖人是阿富汗兩百五十多年來的傳統統治者。 阿富汗先後經歷國王被推翻、蘇聯入侵、美軍出征塔利班,戰爭不斷。許多普什圖平民逃到伊朗和巴基斯坦邊境的難民營,待局勢穩定後才返回阿富汗。由於貧困問題與戰火頻仍,驅使一些普什圖人想儘辦法逃到伊朗或歐洲國家。 由於伊朗本國也有普什圖人,所以對普什圖人接納度較高,不少阿富汗的普什圖年輕男子會在德黑蘭打工,寄錢回家鄉。可惜因為語言的隔閡,致使伊朗基督徒少與他們有交集。 自1818年開始,基督宣教士便試圖接觸普什圖人。來到印度宣教的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與北印度的普什圖商人有互動,進而將部分舊約翻譯成普什圖語。儘管漫長歲月中有基督徒透過興學、醫療、文學等方式向普什圖人見證基督,可惜仍無法在普什圖內部催生出本土的福音運動,仍需基督徒鍥而不捨的禱告,以及更多的工人差派! 代禱文 天父,感謝祢鍥而不捨的愛,一直差遣工人向普什圖人叩門。願漂流異鄉的普什圖人,如同雅各看見神向他們顯現,又如同路得遇見恩待他們的神兒女,向他們展現神豐盛的慈愛,使他們的心謙和柔軟,不再拒絕基督。求祢開普什圖人的眼睛,得以看見基督全備的救恩及真理教訓,比傳統伊斯蘭信仰及從小被視為圭臬的普什圖法則,更美更善。願他們渴慕真道與靈糧,被神的話語滋潤、建造,屬靈生命長大成熟。我們也祈求伊朗境  的許多地下教會,能跨越文化及語言隔閡,關懷阿富汗普什圖移工。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