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__search

1月14日(六)|可憐我……

「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着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 太15:22-28

January 14, 2023 • 文:宣教日引|華語朗讀:憶紜, 背景音樂:《珍珠般的眼淚》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

我們都害怕被人拒絕——「你不屬於我們!這裡不歡迎你!」「不要煩我,你沒有看到我在忙嗎?」這種事多少發生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都曾被人排擠,嘗過不被歡迎的羞恥感,以及被孤立、拒絕的難堪!

馬太福音用eleeo(中文翻譯為「憐憫」,準確來說應該是「仁慈」)來形容這位非我族類的婦人的懇求。但若以希臘思維去解讀這字,便錯失了「憐憫」的意義。在希臘文化中,「憐憫」不是律法和義務上的考量,而是屬於心理情緒上的反應。當我們接觸不該受苦的人,便會捲入憐憫的情緒中,對這人的困境有所反應。

所以希臘式的思維,若見到不該遭受苦難的人時,憐憫會油然而生;但看見某人活該受苦時,就不會產生憐憫之情,任憑他咎由自取。

然而,舊約教導的「憐憫」不是取決於情緒的反應,而是立約應許的義務,即較強一方需對較弱一方施仁慈,凡有能力者皆有義務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希伯來的「仁慈」一字,反映了神對祂百姓義無反顧的幫助;「仁慈」也顯示了神對祂所造之物的愛。